第C5版:教育

江苏新沂 倾心打造5+2课堂,开启成长“乐园”

近年来,“鸡娃”“内卷”成为家长焦虑的代名词,作业量太多、考试频率高、校外补习班持续升温,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业压力,成了当前义务教育亟须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新沂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坚持高位推进,在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校一特色开展5+2课后延时服务,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充满快乐色彩。这段时间并非简单地延长放学时间,而是被精心设计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课程。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解决学习中的疑惑,也可以参与课外阅读、文学创作、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发展自己的特长与爱好。

通讯员 赵建 李骥 王志寒

创意课堂,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惊喜

“刘老师,头伏萝卜二伏菜,现在是不是应该种萝卜了,我最喜欢吃萝卜……”“老师,我们这组想种秋葵还有秋黄瓜……”在新沂市东南50余里的时集镇白科小学的校园里,孩子们正在自己的“责任田”中辛苦劳作着,为班级播种秋天的希望。

“在亲自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充分体验到劳动的辛苦,还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同时孩子们之间也能学会承担与分享,所以我们觉得非常有价值。”时集镇中心小学的校长何龙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校长。他在学校有限的空间里,开辟出了种植区、阅读区、运动区、实验区等,让孩子们在课后延时服务时能够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

新沂市时集镇中心小学的特色课堂,是新沂市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缩影。“除去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上庄稼”,新沂教育系统围绕“5+2”和“丰富课程、提升质量、办出特色”要求开展课后服务,完善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满足全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同时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实际问题。

城关小学的纸塑、合沟镇中心小学的剪纸、草桥镇中心小学的五技十艺等课程各具特色,邵店镇中心小学的柳琴戏、新安小学的花样跳绳荣登央视。

目前,新沂市教育系统已研发出具有新沂特色的课程近百种,既丰富了学校文化,提升了办学品质,又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课程建设的质量决定了学生课内外生活的质量,下一步,新沂市教育系统将继续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开发出更多的优质课程,为“双减”工作培根固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加分”。

临时父母,让温暖陪伴学生成长

党员先锋带头,骨干教师加盟,新沂市教育系统多措并举,组建留守学生“临时父母”队伍,为留守学生组建“临时家庭”,给学生营造家庭的温暖。

“高波老师经常到我们村子里来,来的次数多了,大家都熟悉了,有时候感觉高波老师就是我们村里的人。”新沂市高流镇高一村距离高流镇有5公里,村子里的孩子高中基本都是在高流中学就读。高流镇村民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孩子大多是爷爷、奶奶陪伴。高波自从做了班主任以后,就成了“临时父母”团队成员中的一员。家访是她了解孩子生活状态、跟踪了解孩子成长的重要手段。

“我们学校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组建‘临时父母’团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免费为他们加餐,补充营养。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理想教育和个人生涯规划。‘临时父母’们冒着酷暑,为学生的成长守护,给这些孩子一些心理安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突发问题。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拥抱,都能弥补孩子父母无法陪伴的缺憾。”高流中学校长朱一龙告诉笔者,学校所有的党员都融入了陪伴学生成长的大军中。他们共同献计献策,群心群力为留守学生送去温暖与关怀,让他们在高中生涯中不留遗憾,不缺关爱和温暖。

据了解,为更好地落实家访工作,新沂市各校精心拟定家访计划,除了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外,教师们还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截至目前,全市各校共开展亲情谈心20.25.万人次、家访3.86万人次、个体心理辅导1.1万人次、团体心理辅导1500余场次。

从家长焦虑的问题出发,往家长满意的方向努力,新沂市教育局创新开展5A润心行动,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36期“润心”行动,线下参与人员15759人次、线上参与人员50.2万人次。创建“5A润心”公众号、视频号,录制推送视频163个,开通24小时热线,接听电话6513个,面询2752人。

新沂市教育系统大力弘扬“四拼四赛”精神,紧扣“一法一条例”和徐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求,聚焦“教师能力促质量”“家校共育解难题”“课堂品质论英雄”项目,精准研发家教课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培育专业师资力量,丰富家校共育服务资源,着力强化活动引领,夯实家校共育基础,深入开展行动研究,拓展家校共育成果,用心用情用力实施家校共育工程,加快优化区域教育生态。

增值评价,让自信激励学生成长

“梓茹,你最近口风琴吹得特别棒,房间也能整理好,我和你爸商量了一下,决定把你《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评价等第改成优秀”。看着评价栏里的“优秀”越来越多,芳草地小学五年级(7)班的赵梓茹脸上洋溢着阳光,心里充满了自信。

像赵梓茹同学这样,在动态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激励下,享受成长快乐的学生越来越多。“增值性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方式,跳出单一、定量、僵硬的评价窠臼,落实全面、灵活、动态的评价策略,意在激励鼓舞,重在促进成长。简单地说,就是纵向看进步,横向看优长。

在新沂市城关小学一年级(1)班的教室里,语文老师郝光红正在为孩子们颁发“周冠军”奖章,表扬在上周劳动、学习、合作、表现等诸多方面均取得进步的学生。“孩子自从有了增值性评价,不再以唯一的成绩为主,孩子在其他方面同样也可以取得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我们觉得特别好。”

“增值性评价的报告单的内容很丰富,还可以上传照片,以便互相印证。一个学期结束时,一份丰富生动的个性发展档案也就形成了。孩子、家长、教师都是生命成长的见证者、激励者、帮助者和享受者。”作为增值性评价模式的发明者之一,新沂市芳草地小学校长李荣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被推广而感到非常开心。

自实施5+2延时服务以来,新沂市教育系统多举措引导学校充分利用自身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优势,发挥学校课后育人主渠道作用,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多样的特色校内课后服务,既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又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下一步,新沂市教育系统将把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举措,以实招硬招,坚决打赢“双减”攻坚战,着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努力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