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大江苏

江苏文脉大讲堂后天开讲

扬州,见证大运河流进千年文脉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挖下邗沟的第一锹土,隋炀帝杨广在邗沟的基础上,开挖南北大运河,扬州由此成为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年后,让我们再次回到“生长原点”,见证大运河从这里流进千年文脉。

8月9日,“江苏文脉大讲堂·13市13讲”将走进扬州。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研究馆员郑晶以“扬州:大运河从这里流进千年文脉”为题,介绍运河给扬州、给江苏带来的交流融合与繁盛发展,带领大家触摸运河生生不息的脉动。

本期江苏文脉大讲堂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承办。

“州界多水,水扬波”,扬州水网密布,桥梁众多,山水城林美如画,无处不透露着水韵古城的魅力。

如今,走在扬州城内,依然能够看到大运河给这座城市留下的痕迹,包括春秋、两晋、隋唐、明清各个历史时期运河的重要河道遗存,以及古港口、渡口、湖泊、园林、古建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运河水的滋养,造就了扬州南北交融、人文荟萃的气质,吸引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和传世名篇。

乾隆时期,得益于徽商的赞助,“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以朴拙、谐俗、新奇的风格开创了大写意画风。扬州八怪的笔墨,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签。

一线通南北,往来天地间。大运河按着千百年来的节奏从人们身边流过,千帆历尽,沧海桑田,古老符号的背后也有现代都市的新气象。本次讲座的地点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便是扬州新晋网红“打卡地”,开馆3年,线下观众840万人次。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白雁 裴诗语

主题

扬州:大运河从这里流进千年文脉

主讲人

郑晶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研究馆员)

时间

8月9日(周五)10:00—11:30

地点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二楼水韵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