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8版:艺+周刊

十竹斋的画家世界

——《十竹斋书画谱》画家之研究(一)

□萧平

翻开《十竹斋书画谱》,17世纪20年代的金陵画坛便出现在面前。这是一个规模不小的队伍,仅就绘画而言,作者有三十多人,他们是:陈淳、周之冕、胡正言、高阳、高友、赵备、赵龙、吴彬、归昌世、胡宗智、魏之璜、魏之克、凌云翰、吴士冠、赵芝、谢道龄、沈硕、沈襄、沈存德、倪瑛、程胜、周鼐、葛中选、刘迈、释行一、朱鹭、杨嘉祚、茂林、如参、程宪、凌九皋、竹村、厉颍、声远。

在这些画家中,大名鼎鼎的陈淳,属于老前辈,他卒于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四十年后,“十竹斋”主人胡正言才出生。陈淳与“十竹斋”并无关系可言。那么,为什么胡正言要把陈淳的作品(仅一幅《冰壶掩映——雪梅图》,写雪中红梅,风骨挺秀)刊入画谱呢?在我们读完画谱之时便有了结论——他是十竹斋绘画世界崇仰、师法的对象,他是以大宗师的面目出现在这里的。其余画家中,知名度较大的有周之冕、归昌世、赵备、吴彬等。

周之冕,字服卿,号少谷,苏州人,擅写意花鸟,家中养有各种禽鸟,详其饮啄飞止,故用笔具有生意。世传“勾花点叶”法创自于他,其实仍来自于陈淳。他的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还有作品。画谱中刊有他的两幅作品——《桃花双雀》(双勾墨染)、《铁干支春——老梅》(亦挺勾劲勒,略粗于前图),皆不类习见之勾花点叶风格。

归昌世(1574—1645),字文修,号假庵,江苏昆山人,移居常熟,归有光之孙,明诸生,崇祯末,以待诏正,不应。十岁成诗,早弃举业,发愤为古文。书法晋唐,善草书,兼工印篆,与李流芳、王志坚称“三才子”。画山水法倪、黄,尤擅画兰花、墨竹,灵动沉着,神趣横溢,在徐渭、陈淳之间。南京博物院藏其《渭水清风图轴》,作于“壬申”(1632年),《修石怪竹图》轴,写于“癸亥”(1623年),皆挺秀洒脱,出于梅花道人。画谱仅刊其《笼烟》(墨竹)一帧。

赵备也是一位以写竹著称于当时的画家。号汀南,一作湘兰,浙江宁波人,客扬州,万历末官中舍。他也工山水、花卉。首都博物馆藏其《四季花卉卷》,全学白阳。其子赵龙,字云门,也善兰竹,承家学。南京博物院藏赵龙《朱竹碧石》轴,画风似其父。画上署款“邗上赵龙”,可知从其父久居扬州,《画谱》刊有赵备墨竹三幅、梅花一幅,赵龙亦刊有墨竹一帧。

吴彬是一个以形象怪诞的佛像人物和繁密奇特的山水而引人注目的画家,字文中,又字文仲,自称枝庵发僧,福建莆田人,流寓南京。万历间,以能画荐中书舍人。《十竹斋书画谱》刊其《访菊》(菊作勾花点叶,竹为双勾)、《宫锦清班——杏花、梅》(点杏勾梅,一朱一白)二图,皆为花卉,且清雅别致,全不似人物、山水,甚为罕见。

高阳、高友叔侄,魏之璜、魏之克兄弟,他们都被聘参与胡氏《十竹斋书画谱》,所刊作品亦多,是十竹斋的主要画家。

参与校书者,还有凌云翰、吴士冠、胡宗智及行一和尚,都不甚有名,很少记载。他们大都属于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胡氏无疑是他们的赞助人。而这种赞助关系是以同道、朋友的形式出现的,这是中国文人、艺术家与“东道主”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