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牵
读长篇小说《横山猎》我有两个惊奇:一是藉此知道了在抗战时期的南京一带,竟上演过如此壮烈的草莽英雄抗日游击战;二是由这篇涉及民国世情的民间传奇才知道,以现代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土牛原来还写小说,且出手就是这样波澜壮阔,充满英雄气概与奇绝情节的长篇大著。
走进土牛酣畅笔墨构织的这卷色彩斑斓的江宁抗战人物奇志,一段鲜为人知、消散在历史烟云中的江宁儿女抗日英雄传随着抗战历史的脉络蜿蜒铺展而来。一部带有浓厚江湖色彩的抗战演义,在通俗分回小说的叙述场景中重现于世人面前。这种以草莽英雄作为小说重头戏的抗日游击小说,不同于抗战主场上的正面描写,它另辟蹊径,剑走偏锋,野性与烈性俱足,其荡气回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以及游击战场上爆发出来的强大民族向生力,与传统红色主流革命题材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有些方面能更客观地还原历史,映照出抗日战争时期江宁地区各社会阶层与群体角落的真实生存样态,通过塑造英雄的草莽生平以及复刻当时社会错综复杂面貌,彰显正反两派人物在事关民族存亡的殊死关头截然分明的正邪脸谱,直抵人性的善恶本源。
主人公王天雷身上昂扬壮烈的革命斗志充分展现了一个誓死捍卫家国、胸怀烈志的中国人身上的凛然血性与民族气节。他是一个狩猎鸡冠岭的猎户,因手刃悍匪声名大振,后被乡绅引为座上宾并当上保安队长。保安队解散后,他不慕荣华,归隐山林,以猎人身份组织猎狼队传递情报。通过接触有识志士李杰、地下工作者牛逍遥等革命引路人,逐渐走上了抗日救亡道路,在烽火中组建了横山抗日游击队,配合新四军在横山岭一带展开多场伏击战。
横山根据地的同志前仆后继,在党的领导下北上抗战,为南京江宁抗战革命史谱写了一曲豪烈壮歌!纵观王天雷的革命足迹,他身经云台山之战、禄口之战、横溪之战、小丹阳之战、凤凰山之战等血战,而身经百战的王天雷在江宁地区其实有两位真实人物原型。据作者讲,一位是曾救新四军某首长于危难中的彭邵才,一位是横山地区的游击队长,小说中陶吴小学校长李杰也真有其人,乡绅董世昌遭匪绑架事件在历史上也真实发生过……有了这些活生生的真实人物与事件作为原始素材,加之创作酝酿阶段作者又通过多方走访,搜集、整理、编撰、汇集资料,经抗战统战思想的总领与提炼,再用笔墨飞扬的文学渲染娓娓叙来,使小说人物血肉饱满,气象壮阔,故事悬念不断,险象环生。
小说涉面广阔,上至县衙、乡绅、警署、学校,中医,下至日伪敌营、汉奸走卒、街头摊贩、帮会土匪、寺院道庙、猎户矿山等各色人众,其社会世态同山林乡野的游击斗争环境互为照影,同时以大量对话描写栩栩展现,整部小说融江宁地区的历史、人文、社会、地理为一体,书写包罗万象,直笔芸芸众生。
书中故事的时间线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四五年,其间经历了日本人制造的罪行滔天的南京惨案。在日伪的豺狼行径面前,被侵犯的中国人命如草芥,《横山猎》中的革命者费明龙、贾世成、柏冬梅、小江西等纷纷倒在了侵略者的枪口之下,而丧生在日伪乱枪下的平民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就连号称清静之所的寺庙也难以幸免横死之祸,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惨绝人寰的日寇屠杀下,江宁人民于危急之时奋勇而起,自发凝聚起的腾腾杀气,铁血肝胆与豪情烈志,是何等令人振奋!横山岭游击队如同抗日统一战线插入日伪强盗腹背的一把神奇猎刀,在协同新四军联合地方武装一致打击敌寇的战斗中,一个个为抗战牺牲的英烈更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也是要向前走、向前看的。根据情节内容的需要,小说章节里的文艺抗日,还出现了一些旁逸斜出的小诗,这些新旧诗点缀其间,为这部以刻画草莽英雄为主体人物的通俗小说增添了闪亮的文学气息与别样诗意。以诗人身份走上文坛的土牛,写《横山猎》也是他满怀着抱负与使命感去勇敢尝试的长篇处女作,以一腔热血书写热血人物,他凭《横山猎》塑立的草莽抗日英雄王天雷,有着岳飞《满江红》式的冲冠之志与壮怀激烈,而他们正是我们民族不屈精神的写照,我们民族岿巍屹立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