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主汛期,南京主要江河湖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高水位。“六七月下大雨的时候,板桥河水位一直在涨,但板桥老街没再像过去一样被淹了。”雨花台区古雄街道古雄社区居民吴女士口中的变化,得益于一系列的水利改造工程。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体现在社会飞速发展中,更体现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日前,现代快报推出“改革在身边·我是见证者”互动征集活动,邀请大家晒出图片、视频或者物件,讲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身边的改革故事。活动发布后,不少市民踊跃投稿,他们用切身感受讲述身边的新变化。近日,古雄街道古雄社区居民吴女士向现代快报记者发来了一组板桥老街附近的青石板桥升级改造的照片。
吴女士以前的家离板桥老街不远,清楚地知道过去板桥老街居民在汛期时候的生活不便。“我朋友以前住在桥北岸的一栋居民楼里,一到汛期就要绕路出行。桥南岸的板桥老街居民受影响更大,家有时可能都会被淹。”吴女士说的桥是指有300多年历史的青石板桥。青石板桥横跨板桥河,是河两岸居民重要的出行通道。
板桥河是条通江河,自江宁区谷里街道流入雨花台区古雄街道,在板桥老街附近走出“S”形拐弯后北上,流入长江。由于板桥河河道较窄、河湾阻水严重,加上三孔青石板桥行洪能力不足,使板桥老街“逢汛必淹”。
80岁的封奶奶住在板桥老街,家离板桥河不足百米。她回忆起曾经家里被淹的经历,忍不住流泪。最令封奶奶难过的是,留作纪念的照片一张都没保存下来。
“逢汛必淹”,板桥老街居民受够了内涝之苦。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是与人民群众现实期待的同频共振。2016年下半年,古雄街道前身——板桥新城管委会启动古雄积淹水片区水利改造项目,针对板桥老街淹水最为严重的板桥河南侧进行拓宽河道、加高加固河堤、填筑堤防、安装叠梁闸等工程。
金成吉是古雄积淹水片区水利改造项目负责人之一,他介绍了改造项目的具体细节:“将板桥河‘S’弯处南拓20—30米,90度角‘裁弯取直’;在保留历史遗存青石板桥的同时,新建三孔桥与青石板桥相对接,扩大过水断面;加固、加高积淹水片区附近的350米河堤,有效防止河水倒灌。”2017年汛期前,古雄积淹水片区水利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全部完成;2021年,古雄街道启动板桥老街积淹水片区改造工程二期项目,同年,板桥河右岸老街段堤防消险工程全面完工。
为配合板桥老街积淹水片区改造工程,板桥老街两侧房屋陆续被拆。如今住在板桥老街的居民并不多了,封奶奶是其中之一。“工程改造后,这几年没被淹过。但前段时间看水位涨上来,我心里提了口气,生怕又把家淹了,幸好挡住了。”近几年,板桥河水位在汛期虽高涨、漫过青石板桥桥面,但再也没淹到居民家中。
南京始终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将“积淹水片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仅近三年来,南京先后推动了50多处积淹水点改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孙苏皖
征集
现代快报邀你讲述身边的改革故事
即日起,现代快报面向全社会推出“改革在身边·我是见证者”互动征集活动,邀请你晒出图片、视频或者物件,讲述身边的改革故事。现代快报将根据征集到的内容,择优进行采访报道。
征集内容:
晒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图片、视频或者物件,讲述其背后的改革故事。
征集时间:
即日起—8月底。
互动方式:
1.下载现代+客户端,在“改革在身边·我是见证者”报道评论区留言分享;
2.关注现代快报官方微博,在#改革在身边我是见证者#话题标签下,带图、带视频发帖,或发私信分享,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3.关注现代快报官方微信,在对话框中,输入#改革在身边我是见证者#话题标签,带图、带视频留言分享,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4.拨打现代快报热线025-96060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