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老街上的美食传奇

□广东佛山 翟长付

故乡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镇里有一条古老的麻石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护国街”,得名于千年古刹“敕封护国寺”。

老街曾是家乡繁华的商业中心,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店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街道两旁,一家家小吃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是属于麻石街特有的味道。

街东头的大众饭店,早餐经营烧饼、油条和麻团。热气腾腾的烧饼,酥脆的外皮包裹着柔软的馅心,咬一口,芝麻的香气和馅的味道在口中散开,从嘴里划过喉咙直沁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烧饼有个独特的名字叫“龙虎斗”。传说当年做烧饼的师傅,善于创新,尝试在烧饼的馅心中加入甜口的白糖和咸口的大葱。不断尝试和调整,找到了白糖和大葱的完美比例,制作出一种口味奇妙的烧饼。这种烧饼的馅心既有白糖的甜蜜,又有大葱的咸香,二者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味。吃烧饼时,甜与咸在舌尖上产生了一种别样的“冲撞”,就好像是龙与虎在争斗一般,给人带来了全新的味觉体验。

文化站门口的徐记烧腊摊上,有一种特色卤菜,也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在千年古刹护国寺建成之初,有个叫慧褒的年轻人在此出家。佛门戒律规定僧人不食五荤,然而慧褒虽已出家,但凡心未泯,常常偷食荤腥。有一次,他捧出个圆溜溜的东西给师兄弟品尝,大家都觉得好吃,问他是什么。慧褒说:“这是我刚做的,不知道该叫什么。”师兄弟们依照食物的形状,将其定名为“香肚”。当家师傅知道慧褒偷食荤腥并制作香肚的事情后,将他逐出了护国寺。

慧褒还俗后在小镇上开了一爿卤菜店做香肚,选用新鲜的猪肉,配以多种香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和卤制而成,外形圆润,色泽微红,味道鲜美,口感紧实而有弹性。香肚的制作技术渐渐地在小镇传开了,成了小镇的一道特色美食,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佳肴之一。

十字街头的人民饭店,位置在老街中间,人们都习惯把它叫作“中饭店”。中饭店的馄饨,和烧饼香肚一样诱人。馄饨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它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馄饨师傅的手艺,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价格实惠。

小时候,最喜欢跟着父亲上街,父亲忙好事后,就会带我去中饭店吃馄饨,薄如纸片的馄饨皮包裹着肉馅,呈现出半透明的状态,看着就会咽口水。那馄饨汤汁浓郁、味道鲜美,我吃得满头大汗,父亲用大草帽给我扇风,嘴里说着:“慢点吃,没人和你抢,小心烫着。”我从没见父亲吃过,那时候,总以为父亲不喜欢吃馄饨。

老街上的美食,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存在,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每一次回到麻石街,那些熟悉的味道都会涌上心头,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我对老街传奇美食的眷恋,将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