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2版:艺+周刊

不泥古风·仇高驰篆书楹联作品展:以传统之韵融时代审美

仇高驰 现任南京财经大学中国书画艺术研究所所长、美术馆馆长、二级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南京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社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首届教育部美育教指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基金评委库成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专家,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院长。

《荷风送香气 松月生夜凉》 67cm×17cm×2

《佳气生朝夕 清言见古今》 67cm×17cm×2

《好事流传千古 良书播惠九州》 78cm×14cm×2

《明月松间照 春风柳上归》 70cm×18cm×2

《金石不泥古 文章应厚今》 67cm×17cm×2

《结德言而为佩 援雅范以自绥》 126cm×23cm×2

《兰风梅骨 剑胆琴心》 78cm×23cm×2

《无事此静坐 有时还读书》 100cm×24cm×2

《风声度竹有琴韵 月影写梅无墨痕》 95cm×17cm×2

《高怀见物理 和气得天真》 67cm×17cm×2

《一窗粉墨开图画 万里风烟入卧游》 70cm×14cm×2

《求学将以致用 读书先在虚心》 78cm×14cm×2

《放怀于天地外 得气在山水间》 78cm×14cm×2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70cm×14cm×2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95cm×17cm×2

《听水可当古曲 游山常遇异人》 78cm×14cm×2

《艺海神游 翰墨飘香》 90cm×23cm×2

《渊深鱼乐 树古禽来》 87cm×22cm×2

《风度蝉声远 云开雁路长》 100cm×24cm×2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间》 67cm×17cm×2

□王枕之

我与仇高驰老师一晃相识已经有十多年了,在徐州时、到南京后,虽相见次数不多,但一直都关注他的一切。从作品到社会活动,几乎只能在一些重大的专业学术活动上见到他的身影,其他社会活动或商业的社交从没有见他出现过,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善交际,但谈起书法专业上的事情总会有着自我认知:“不追时风,脚踏实地地走,不断学习,丰富自我认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偶然一次在他的工作室,见到他很久以前的学生来让他点评作业时,他从整体创作到字的结构、每一个笔画的用笔都讲得十分详细。也让我肃然起敬,对很久以前的学生还那么认真,严谨地从专业学术角度教育学生,甚是难得。

我非常有幸邀请他在我的艺术馆做个小展,之前只想他随便写点小尺幅的小品做个展览,毕竟他是有身份、地位,全国有影响的名家,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应付我这个小展。在几次沟通后,他提出以单一对联作品的形式做个展览,当我把样书发给他看时,他看了一下,将《不泥古风·仇高驰楹联作品集》改为《不泥古风·仇高驰篆书楹联作品集》,名称更为准确。这也是他对自己的一切都很认真、严谨治学的态度。

虽然我们约稿时间大概也就一个多月,但当我收到他快递过来的作品时,我内心很感激他对我的信任。从他的每一幅作品中我更能感受到他创作的认真态度!每幅作品都作行书释文,这是为了让观展人都能对作品文字有基本的认知,尺幅大小变化结合了当代审美视觉效果。这些作品既是他的创作结晶,又是一次更好的篆书认知普及,也是我做展的目的。

“不泥古风”是我集仇高驰老师对联中的字起的名字,也是我对仇高驰老师书法浅略的认知。仇高驰老师的篆书有邓石如、萧退庵遗法,讲究结体舒展、开张,又有石鼓的雄浑、厚重,多以为是接清代、民国风貌,我认为他的用笔当来自散氏盘中的松散、自由,刚健、劲爽,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不拘泥于一笔一画的那么多讲究,更注重整体势的把握及控制。能够尽显其内在的儒雅、敦厚,内心纯净的读书人的豪爽大气。师古不泥古即为之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