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江市民马小姐向现代快报反映,她在镇江协信星光时代广场的康美健身房办理了健身卡,充值才5天就发现健身房关门疑似老板跑路,还有消费者在这家健身房办了长达15年的会员卡,未使用年限超10年。现代快报记者随即展开调查。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曹德伟 文/摄
顾客 刚给卡里充值才5天,健身房关门了
马小姐告诉记者,因夏季天气炎热,她便和朋友两人办了康美游泳健身的月卡,到期后,两人体验良好想续卡,便联系了健身房的工作人员,以799元的价格,各买了一张季卡会员,共计花费1588元。“因为看过不少预付卡‘跑路’的例子,我们也有警惕心,本来只想续一个月,但当时商家说最少得续3个月。”
没想到,8月6日签下健身合同,8月11日店家关门了。
“一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朋友看到论坛上有网友发疑似跑路的网帖,转给了我。”随即,马小姐第一时间联系了给自己办卡的前台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店确实关门了,他们也蒙在鼓里,而且还被拖欠了两三万元工资。”
马小姐告诉记者,发现店方负责人在没有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下突然闭店,且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彻底失联后,有消费者拉了维权群。据不完全统计,类似马小姐这样刚刚充值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还有消费者是8月11日闭店前一天刚刚充值。目前至少147名消费者在该店充值共计50万元,其中年限最长的一名消费者总计购买了15年的会员卡。
案例 充值15年的会员,消费还不满5年
“因为这家健身房就在我家门口,过个马路就到,环境不错,既可以游泳也能健身,当时开业觉得比较划算,就办了5年的会员。”这位充值了15年的会员姓李,前几年退休后为了消磨时间,便在康美健身房办了健身卡,平时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去锻炼两三小时,游泳、练器械。
李先生表示,2019年健身房开业时,他办了一张5年期的会员卡,“工作人员联系我的时候,我还在医院做颈椎治疗,他们特意到病房里来办理的。”
此后几年,健身房又有年卡优惠活动,他便又两次各续费5年。“加上疫情期间,健身房歇业顺延的服务期及赠送期,我现在的会员卡还有十多年才到期呢!”
李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几乎每天都去健身房,11日下午他便发现店家关门了,“一开始通知说是电路故障需要维修,时间未定,具体情况等通知,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调查 闭店前两个月法定代表人变更
8月20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康美健身房,只见这里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几张A4纸,上面写着冯女士的电话号码,然而拨打过去却始终无法接通。健身房内,不少健身器材仍在。商场管理方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健身房仍拖欠商场大量租金。润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科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商家联系不上、合约无法履行的情况,建议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合理维权。润州区文体旅游局则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因商家已关门,联系人均无法取得联系,建议采取法律途径维权。
根据几名消费者提供的健身合同显示,记者注意到健身房运营主体为“镇江市众乐体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经历过2次法定代表人变更,2023年10月由岳某变更为冯女士;2024年6月变更为李某。马小姐等人担心,商家6月变更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已有“跑路”迹象,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维权?
律师 更换法定代表人不影响消费者维权
江苏南昆仑律师事务所律师顾国经解释,健身房在关门前更换法定代表人,并不直接影响消费者依法维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同关系是基于合同双方之间的约定而建立,与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无关。即使健身房更换了法定代表人,消费者与健身房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仍然存在,消费者依然有权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退还未提供服务部分的费用或赔偿损失。顾国经表示,消费者可以提供如合同、协议、票据、聊天记录、支付记录等,以及记录商家跑路或协商过程的照片、视频、录音录像等证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健身房多采取预付制消费模式,在充值消费时,消费者应保持理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对于那些刚刚获得营业执照、尚未正式营业,却以超低价格吸引顾客的健身房,消费者应提高警觉,不要轻易相信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