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补位”的鸡蛋

□南京 谢文龙

上周末,我像往常一样给母亲打电话,问问她和父亲最近怎么样。电话刚接通,母亲就在电话里略带“责备”地说道:“你又给我们寄多少鸡蛋啊,说了不要寄、不要寄,家里还有呢……”

这已经是夏天以来第二次给父母买鸡蛋了。上一次还是一个月前,当时我在网上买了120只鸡蛋。我算了一下,父母每天早晨各吃1只鸡蛋,一个月就要60只,平时做菜再用掉一些的话,120只鸡蛋勉强能吃一个月。距上次买鸡蛋快一个月了,上周我又买了180只鸡蛋快递了回去。那天给母亲打电话,本来还想问他们收到没有,结果一通上电话,母亲就讲起我来了。

父母都已70多岁,身体比较硬朗,平时在家侍弄了几亩地,养了鸡和猪,又种了些蔬菜,日子过得比较舒心。我经常让他们来城里跟我们住一段时间,母亲总说来了不方便,怕吵到上学的孩子,怕影响我们小家庭的正常生活,最关键的是我们上班、上学走了,他们在家无聊,连个串门说话的人都没有。以前他们也过来跟我们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急着甚至“吵着”要回去,我也就不再强迫他们了。这几年又是我分不开身的时候,单位事情多、孩子上高中……我无法经常回去陪陪他们,只好在网上隔三差五地给他们买些生活用品寄回去,弥补一下内心的愧疚。

这几年,父母岁数越来越大,我对他们的身体情况更加关心,每次都提醒他们要天天吃鸡蛋,有时候还会买一些营养保健品寄给他们。父母每天1只鸡蛋完全做到了,平时做菜也会经常用到鸡蛋,这让我很放心。

我一直以为家里养了好几只鸡,鸡蛋供应完全不成问题,没想到去年这个时候我给母亲打电话,问她每天吃没吃鸡蛋,才知道鸡蛋断货、缺位了。那次在电话里,母亲含含糊糊地说:“吃呢、吃呢,两三天就吃一次鸡蛋。”前面母亲曾说过,家里的鸡蛋他们有时候都吃不完,还拿到集镇上卖钱,怎么变成两三天吃一次了?在我的追问下,母亲才说出事情的原委。原来,到了伏天,家里的鸡都不生蛋了,只有花钱到集镇上买。如果每天都吃的话,开销就多,他们舍不得。每一次买了鸡蛋回来,都是省着吃。听得我十分心酸,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什么时候都想着节省。

今年刚进入夏季的时候,我就在电话中问母亲,家里还有鸡蛋吗?母亲开始说有的,我就“套”她话,问她现在老家物价贵不贵,鸡蛋要卖多少钱一斤。母亲一口就把鸡蛋的价格讲了出来,我知道,家里又缺鸡蛋了。她对鸡蛋价格的熟悉,说明她已经去买过鸡蛋。之所以前面我没给他们买,既是不知道家里鸡蛋什么时候缺货,也是怕买多了没有及时吃完会坏。那天挂完电话,我就下单买了鸡蛋。母亲后来还问我怎么知道他们没有鸡蛋的,我就说天热鸡都不生了,就给他们买了这些“补位”的鸡蛋,惹得母亲把我一顿夸,边夸还边告诉我说不要买、不要买。

父母缺什么都不会直接开口跟我说,“补位”的鸡蛋也只是难得的一次。想想父母对我们全方位的抚养与照护,我们永远也补不齐对父母尽孝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