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消费碰撞

□宁夏银川 马斌

同事小李时常吐槽他的父亲难以跟上潮流,受老旧思想的束缚,致使父子二人的消费观相去甚远,且逐渐衍生出矛盾。

新装修的房子属于现代风格,他父亲却从村子里淘回几把藤椅。此前他们就曾探讨过此事,他也明确表示不要购置此类椅子。奈何父亲一意孤行,这让他心里愈发憋闷。进门后,他便向父亲抱怨起来,父亲竟也发起脾气,声称自己会将它们放置在房间里,不会妨碍他。两人闹得不欢而散。我们赶忙安慰他道:“对你父亲而言,藤椅算是饱含情感的老物件,所以留在身边更觉踏实,你就满足一下他吧。再者,他要放在房间里,也就不会影响到家里整体的美观了。”小李点了点头,看似接纳了父亲的不同。

这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消费碰撞。某次我们一同用餐,父亲忽然问我儿子:“快跟爷爷讲讲,周末你是不是一直在玩啊?”“爷爷,哪有啊,我还得上体能、口才、画画课……”父亲满脸疑惑地看向我:“你给他报这些做啥?应该去学语文数学那些……”我一时语塞,儿子却机灵地回应:“爷爷,体能就是运动,我在锻炼呢,口才能让我说话更厉害,画画就更有趣啦!”父亲见孙子这般说,便笑笑继续吃饭。但饭后,他又劝我道:“别把孩子的时间浪费在那些乱七八糟的课上,多学正课才有用。”原来在教育的投入方面,我们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我无法说服他,他也无法说服我。

其实时代不断变迁,两代人的思想观念、消费习惯等方面自然存在差异,不存在谁更正确之说,适合自身的便是最好的。倘若还能多为对方着想,那自然是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