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国内

“摩羯” 为1949年来登陆我国最强秋台风

目前减弱已停止编号,但残余环流仍将给广西、云南带来暴雨到大暴雨

▶9月7日,在海南省澄迈县,澄迈县消防救援大队救援人员在清理被台风刮倒的大树 新华社发

过去两天,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重创海南,据初步估算,给海南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成为自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在超强台风级别维持时间长达64小时,凸显了它异常强大的能量和稳定性。“摩羯”为何能展现如此惊人的强度,后续影响如何,中央气象台几位首席专家解读了这一自然现象的成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摩羯”四次登陆与其路径偏西有关

自9月2日以来,“摩羯”先后登陆菲律宾吕宋岛、我国海南省文昌市、广东省徐闻县以及越南广宁省。为何会四次登陆?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介绍,主要原因是台风“摩羯”自生成后,走向以偏西行为主,偏北的角度较小,导致其路径会穿过我国海岸线及多个沿海地区的岛屿或国家。她说:“当下已进入9月,偏北风在此时开始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 ‘摩羯’向北移动的幅度,导致其登陆次数较多。”

多因素罕见叠加形成超强“摩羯”

“摩羯”为何能在超强台风级别维持的时间长达64小时?这主要归因于季风活跃等外部环境的叠加效应。张玲提到,目前南海季风非常活跃,维持了一条东西向赤道辐合带,为“摩羯”提供了能量维持的十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9月4日,“摩羯”西侧的孟加拉湾和其东侧日本以南洋面上均存在热带低涡系统,这两个系统将“摩羯”夹在中间,并为其注入了大量水汽,促使其得以发展强大并维持。另外,9月以来,南半球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越赤道气流持续增强,也助力了“摩羯”强度的维持。

“越赤道气流是指南半球的气流越过赤道,向北半球输送的过程。这种气流的增强,携带了大量水汽,为‘摩羯’的强度维持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张玲解释道。

不仅如此, 9月3日开始,北方弱冷空气逐渐南下,正巧赶上“摩羯”进入南海后,得到了北方弱冷空气的助力。“弱冷空气从台风的北侧进入低层,增强了‘摩羯’北侧低层向台风中心的流入,从而导致台风眼区附近垂直运动的增强,使其发展得更加迅速。对‘摩羯’强度发展来说又添了一把火。”张玲说。

此外,南亚高压的南界较为靠北,“摩羯”北侧的偏东急流较弱,为“摩羯”营造了一个垂直切变较小的环境场,使其在垂直方向上能保持直立,亦有利于其稳定发展。且“摩羯”的高层出流条件也很好,使得其垂直方向上台风次级环流持续加强,这也是其能长时间维持超强台风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玲表示,这一系列条件叠加在一起较为少见,促成了“摩羯”刷新登陆我国最强秋台风的纪录。

“摩羯”已停止编号,残余环流影响仍不可小觑

8日,“摩羯”已到达越南和平省境内,但其对我国依然有影响。

8日17时,中央气象台对“摩羯”停止编号。专家表示,“摩羯”虽已减弱,但残余环流影响仍不可小觑。

中央气象台预报,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受“摩羯”残余环流影响,仍将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累计降水量将在200至300毫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介绍,台风本身是海洋水汽的集合体,当它登陆减弱后只是风变弱了,但是海洋输送水汽的通道仍存在,一般位于逆时针旋转的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也就是残余环流的东侧。持续的水汽输送到陆地遇到地形抬升或者触发强对流系统就仍然会产生强降水,有时会造成相当于台风本身甚至超越台风本身的降水强度。

这种情形其实并不罕见,比如2023年“杜苏芮”残余环流在华北以及“三巴”在华南造成的极端降水都是类似情形。值得注意的是,残余环流虽可造成强降水但没有强风,因此应主要防范强降水带来的城乡积涝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钱永兰建议,农区雨后及时查田,渍涝地块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清洗扶正禾苗、甘蔗等倒伏作物,及时清理果树断枝残叶,损毁农田及时改种、补种,以减少损失。

综合新华社、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