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陈银健
屋檐下、树林里、田野中、谷场上,捣鸟窝、掏鸟蛋、追逐觅食的鸟儿,鸟儿被折腾得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这样的事,少年时代的我还真没少干。没想到,数十年后,一次机缘,却从当年鸟儿眼里的“麻烦制造者”变成了一个“爱鸟护鸟使者”。
五年前,交流到苏南某地工作,单位给我安排了一套宿舍。宿舍在五楼,卧室在南,客厅正中,厨房在北。从厨房的窗户看出去,是一片开阔的空地,空地上长着三棵十来米高的香樟树,像三把撑开的巨伞。住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三棵香樟树可比小区里热闹多了,平日小区里偶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或行色匆匆或悠然自得,几无声响。而这三棵香樟树却是鸟儿的家园,特别是傍晚时分,说不上名字的鸟儿归巢,叽叽喳喳,好像在交流着各自一天的见闻收获感受,每个树枝每片叶子都在摇曳着、沸腾着;清晨,不知哪只鸟儿带了头,鸟鸣声由少到多,如潮水般一浪高过一浪,好像比赛似的,争着唤醒着这座沉睡的城市。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常常在清晨的睡梦中被鸟鸣声吵醒,感觉鸟儿好像进了家门,因为厨房里时常发出阵阵扑腾声。我在厨房里四处循声寻找,并没有发现鸟儿进了厨房。静立屏气细听,原来是抽油烟机排烟管里发出来的声音。啊!鸟儿钻到排烟管里了?我随手打开抽油烟机电源开关,随着抽油烟机的启动,只见室外排烟管出口处倏地飞出了一堆枯草、断枝和羽毛,两只黄嘴黑羽的小鸟围着排烟管出口,扇着翅膀不停地叫着。哎呀!可能是我长期不使用抽油烟机,鸟儿观察到了,感到这里是个不错的住所,为此在排烟管里筑巢安家了,可是这个家又被我无心中毁坏了。顿时,我懊恼、惋惜、自责、同情之心涌上心头。
两只黄嘴黑羽小鸟久久不愿离去,仍然围着排烟管出口一声一声地鸣叫,真的让人同情、怜爱和不舍。这是什么鸟儿?我用手机抓拍了一张照片,请教单位里专司动植物检验工作的专家同事。同事告诉我,这鸟儿名叫乌鸫,俗称反舌、黑鸟、中国黑鸫、牛屎八八、百舌、乌吸。它天性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夜间如受到惊吓会飞离原栖地。乌鸫主要以昆虫为食,每年的繁殖期为春夏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为3-6月,基本过程为修建鸟窝-产蛋-孵蛋-孵化-育雏-出飞。乌鸫鸟窝修建速度很快,一般两三天左右即可完成,每对乌鸫一年繁殖一两次,每次产蛋4~6枚,速度为一天一枚,产足4~6枚后,即开始孵蛋,整个集中孵蛋期约12~15天,孵蛋时母鸟白天黑夜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鸟窝里。同事说,这个时候,很可能是乌鸫选择排烟管筑巢生儿育女呢。一次随意的举动,认识了乌鸫,收获了关于乌鸫的不少知识,但毁了乌鸫用来生儿育女的窝,真是追悔莫及。
乌鸫还会再来筑巢吗?我每天留心观察,每天也充满着期盼。早晨醒来,还没起床,就竖着耳朵静听厨房里的动静。不几天,我听到排烟管里好像有了动静。难道乌鸫又重新筑巢了?很快我就确定,乌鸫在筑巢。为了不惊动筑巢的乌鸫,我自此不打开厨房的窗户透气换气,吸取上次的教训,不仅不启动抽油烟机,而且为了防止保洁员和煤气公司安全员定期上门保洁和检查时启动抽油烟机,我专门写了“排烟管里有鸟儿的家园,为了保护鸟儿安全,请勿启动抽油烟机”的纸条,张贴在抽油烟机和厨房推拉门醒目处。每天上班前、下班后蹑手蹑脚地到厨房听听是否有乌鸫的声音也成了每天的必做工作。
大概一个月,听到排烟管里有雏鸟的声音。啊!乌鸫顺利地生儿育女了。此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由于雌乌鸫孵化长期不离开鸟巢,雏鸟出生后又在鸟巢排便,正值6月,整个厨房和客厅弥漫着鸟粪的臭味。此时抽油烟机又不能启动,怎么办呢?我买来不干胶,把抽油烟机的吸烟口封了起来,大大减轻了鸟粪的臭味。又过了一段时间,听到排烟管里不停地发出扑棱棱的声音和雏鸟的鸣叫声,想象得出排烟管里一定热闹非凡。我想小乌鸫渐渐在长大,跃跃欲试,展翅远行了。果然,过了几天,排烟管里就没了动静,长大的小乌鸫离开了生它们养它们的家。
记得苏轼写过一篇《爱鸟》的散文,全篇讲的是爱鸟的故事。究其深意,核心在于一个“仁”字,凡人之情,皆出于“仁”,大文豪用寓言的笔法,写的是鸟,但落笔处是“仁政”。我想,人类是地球上万物生灵之一,只不过处于万物生灵的顶端,在与万物相处时,也要体现一个“仁”字,对大自然不仅要有敬畏之心,还要有仁爱之心、恻隐之心、怜悯之心和将心比心之心。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