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然
袁周敏教授的《微博舆情话语研究》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专著。作为语用学的一位青年学者,研究话语分析或探讨语言风格与修辞并不稀奇,但要研究与政府部门政务有关的话语、研究官方机构及媒体与广大民众沟通的语用策略,实属少见。而袁周敏教授的这本专著,正是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公共事件话语的表现研究政府部门的语用策略,研究媒体与微博用户传播公共事件话语的社会心理从而探讨语言运用与政府形象构建的关系,研究社会语用理论对指导政务语用实践所起的作用。
本书从微博公共事件话语入手研究政务语用策略问题。首先,作者将眼光放到最近十多年来才出现并得到普遍接受和欢迎的微博,它是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的博客(本书中的“博客”意为“博主”)包括官方、代表官方的媒体和参与事件讨论的受众,他们都可以在微博平台以公开的方式进行信息发布,并及时更新简短的话题。当前网络已进入Web3.0时代,微博中讨论社会公共事件的博客数量不断增多,各级政府的行政机构及有关媒体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发布有关社会公共事件的信息,指导和开展群众性意见的交流活动,并通过微博平台树立政府行政机构处理公共事件的正面形象。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各级政府行政机构和官方媒体须了解参与微博公共事件讨论的发声者所代表的群众性观点和立场,从而研究并发布正面的引导性话语,注意运用语言时采用的语用策略、立场和技巧,以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同和支持,树立起政府行政机构的正面形象。这是研究政务语用学的核心意义,也是这本书的特色。
细看这本书的内容,我从中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在我国的语言生活中,社会公共话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本书为公共话语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以微博为平台,结合案例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政府行政机构及官方媒体在处理公共事件话语时所采取的策略步骤与论辩方式;了解政府机关的执政水平和媒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行政机构如何引导人民群众端正对事件的认识,如何通过微博平台使社会公共话语得到健康的传播。
第二,为实现政通人和,与群众打成一片,本书从话语分析的角度,以微博平台讨论公共事件为话题,给政府行政部门、官方媒体提出有益的建议:必须注意杜绝官方和媒体话语中的装腔作势、不负责任、无的放矢、空话连篇等“八股文风”;在和参与事件讨论的微博受众人群交流时必须秉持公正的语用立场和话语表达策略,观察和分析与公共事件有关各方的互动情况,为公共事件的妥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第三,从界面语用学的角度看,“政务语用”除了要懂得行政管理中涉及的政务知识外,更需要有宽广的学科知识。本书内容涉猎广泛,提供了许多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启示,如收集了多种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关注公共话语的网络文化与政务语言能力建设;研究了公共事件的源起,对事件的过程给予公正的报道并注意其后续的发展动向;凭借语言综观论和文化语用论的学说对政务话语展开了讨论和评论;从语用学涉及的言语行为、元语用、语用身份、语用立场、语用礼貌等多个层面对本书的论题加以概括和总结,构建了一个有关政务语用的学科框架,为未来创建政务语用学提供参考。
袁周敏教授是我国语用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他师从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主攻语用学与话语研究,近年更在网络话语、语用身份建构和语用教学与习得等方面有突出的建树。他基于博士论文发表的专著《基于商业咨询顾问话语实践的身份建构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以及本书《微博舆情话语研究》正是他近年在这方面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