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洞察医患关系的破局之道

《医生的愧与怕:情感如何影响医疗》 丹妮尔·奥弗里 译林出版社 2024年5月

□天凌

“照顾我的医生太冷静了,好像我的苦痛与危险,他完全没有共情。”

“面对我的悲怮,医生的同情只出现了三秒,接着,他又恢复了冷静、坚毅的表情,他的理性让我又爱又恨。”

这样的观感让患者喉头堵着一口气。有时,脾气倔强的患者会因此与医生对着干,将医嘱置于脑后,从而在治疗上走了一连串弯路。

这就是丹妮尔·奥弗里医生写作《医生的愧与怕:情感如何影响医疗》这本书的初衷——她以临床笔记的方式,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从医生的视角来揭示医疗过程中,在患者与医生之间流动的情感因素,是的,医生根本不像患者想象的那样,冷静得像个机器人,丹妮尔以一个纪实写作者的细腻,与散文家的敏锐,探讨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也会出现的惧怕与愤怒,愧悔与悲伤,乃至与死神拔河产生的幻灭与崩溃,这些被医生使劲压抑的情绪,若没有被患者觉察,就有可能导致医患之间的误会或对立。

在本书的开头,丹妮尔医生便解释了医生那种 “不近情理的冷静”,为何有一定的必要——越是在超大规模的顶级医院,医生的压力越大。医生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面对的将是高频率的生死抉择,急救需要与慢性疾病的冲突,检查排期与手术急迫性的冲突,人手不足与医生体力消耗的冲突,病人的懦弱无辜与家属的强势傲慢之间的冲突,每天都在发生,医生适当从情感的漩涡中抽离,不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还能保证医生不会在旋风式的紧张工作中,乱了方寸,出现心理问题。

然而,比起一百多年前,人人可利用互联网来找寻治疗方案的今天,如果医生表现得 “心肠太硬”,患者的情绪反弹可能会更强。最超然冷静的医生,都逃不开情绪的洪流,了解情绪与情感在医患互动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是如今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丹妮尔医生写作这本书的目标,就是“有一天,当穿着白大褂的我们,也换上病员服的时候,能理解帮我们治疗的同行。”“提前知道医生也会成为患者,那么,在面对患者时,共情与恰如其分的情感流露,就如此重要。”

这本书最生动和让我动容的地方,恰恰在于丹尼尔博士敢于将解剖刀对准自己,她对个人30年的行医经历勇敢自剖,让我们看见医生的情感尽管隐蔽,却依旧渗透在医疗过程的方方面面,不但影响医生的健康和素养,更影响医疗护理的最终质量。作为医生,要不要第一时间说出最坏的结果,要不要告知病人激进疗法的优势与后果?要不要对病人隐瞒他的病情正在急转直下?几乎每一项抉择,都会在医生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丹尼尔医生接诊的第一个病人是无家可归者,她穿着发霉的衣物,蟑螂从她破旧的毛衣褶子里钻出来探头探脑,浑身浓烈的腥臭味让丹尼尔反胃并迟疑不前。然而,一位天使般的年长护士不顾异味,前来轻轻抚平病人干硬打结的头发,搀扶病人前去淋浴房……初出茅庐的丹尼尔既敬佩又惭愧,从此意识到,医学不只是那些前沿科技,还有“感同身受”与“无尽悲悯”。

丹尼尔医生付诸最深感情的病人,是她医治了8年多的清洁工茱莉亚,病人得了严重的心脏衰竭,她与丹尼尔医生有一样的身高与体型,都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不服输的性格也非常相像。丹尼尔记下无数次把茱莉亚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情感波澜,包括在一个暴雪天,垂危的茱莉亚自己驾车前来接受急救,她记下了茱莉亚等到可移植的心脏时,医疗团队的狂喜,记下了茱莉亚移植后病情的急转直下,丹尼尔从学术会议的现场狂奔回来,在她弥留之际为她读书,并最后一次为茱莉亚的心脏听诊的无尽哀伤……是的,良医也是人,而非神,当永别不得不来临时,医生抚摸茱莉亚的手依旧温热。那是医疗技术无法抵达的地方,那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的爱和同情,此刻,她们被病魔打败了,也可以说永远没有打败。

是的,也许唯有讲述并正视医生的情感,唯有向公众袒露那些在医生心中造成羞愧、恐惧与后怕的临床经历,袒露医生冷静表情下的炽热内心,我们方能找到医患关系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