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上午,中国“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在重庆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登月服征名活动,并首次公开中国登月服外观。
登月服主体散发出科技感十足的金属光泽。上下肢红色装饰带增强了视觉上的力量感和修身效果。上肢装饰带设计成优雅飘逸的“飞天”飘带造型,下肢装饰带设计成火箭升空尾焰造型,上下呼应,形成一飞冲天的势态。服装总体借鉴了传统铠甲的形态,硬朗刚毅,彰显出征的庄严气魄和非凡勇气,传递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勇毅前行的意志精神。
据介绍,登月服自2020年启动研制以来,聚焦复杂环境综合防护、人服能力提升,以轻量化、小型化、高安全可靠为目标,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确立总体技术方案,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航天服技术已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航天服是发射、返回、出舱活动任务中必需的防护服装,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和作业支持。航天服研制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复杂,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具备航天服自主研制能力。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舱内航天服护送了35人次航天员安全进出太空;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代、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目前已支持17名航天员、33人次成功执行17次出舱活动,有力保障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高效运行。
此次论坛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人因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四川美术学院等承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领导,政府部门代表,航天服工程领域专家,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代表约150余人参加会议。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闻解读
更修身,更像一件“衣服”
从外观来看,此次亮相的登月服相较于中国空间站目前使用的舱外服有了哪些变化和升级呢?一起来了解。
此次亮相的登月服,在外观上最直观的感受是“修身”,相较于空间站目前使用的舱外服,登月服看上去更加像一件“铠甲”。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王春慧:我们看登月服会觉得比空间站的服装感觉要修长,要瘦一些,实际上是对航天员适体性要求更高了,因为他的姿态会更多,但不能一个姿态变换以后适体性受到影响,所以要求更合身。同时在外观设计上我们也更强调,它能够显示的比例更协调,显示的航天员更精神更威武,显示我们中国人踏上月球的时候很壮、很美。
此外,与空间站舱外服相比,登月服外观的整体性更加凸显,外部设备元器件呈现小型化、集成化,这也使得登月服更像一件“衣服”。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吴志强:不同于近地轨道任务,月面出舱活动时,航天员将处于自然严酷的月面环境,高真空低重力,月尘及月壤、复杂的月表地形、高低温、强辐射等复杂的环境因素都会对工作和防护造成重大影响。考虑到在六分之一重力下工作,为了降低人体的代谢负荷,必须大幅进行减重设计。航天员在月面行走或进行科考活动时,对整个服装的工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小型化、集成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登月靴的综合防护能力也必须大幅提升。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