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国内

抓不完,浙江一发电厂遭海蜇“大规模入侵”

专家:与海洋温度升高有关,不建议食用最好就地销毁

浙能嘉兴发电厂近日遭大量海蜇侵袭

“抓不完,根本抓不完!”近日,位于浙江嘉兴平湖市的浙能嘉兴发电厂因为大量海蜇侵袭,导致机器频繁跳闸,员工们每天都在和海蜇“斗智斗勇”,上演“泵房保卫战”。造成这次海蜇潮的原因是什么?海蜇潮为何会对发电厂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海蜇危机”还存在哪些潜在影响?

浙能嘉兴发电厂,位于浙江嘉兴平湖市钱塘江北岸的六里湾,东南临杭州湾,是全国第二大燃煤发电厂。近日遭大量海蜇侵袭,电厂2号循泵房是受灾较重的区域,现场30名工人每天上班的主要任务就是抓海蜇。海蜇大爆发,循泵房自清洁系统难以应对,为了防止冷却水堵塞,工人们不得不三班倒,24小时在旋转滤网前抓海蜇。

电厂维护部的负责人习超介绍,“9月18日,台风‘贝碧嘉’已经走掉,凌晨四五点,两台旋转滤网跳闸了,六点多,第三台旋转滤网也跳闸了。”海蜇潮持续来袭,14台循泵机组时不时就有机器因过载跳闸,维修工人只能彻夜蹲守。

从9月18日到25日,电厂已累计抓了约5250袋、21万斤的海蜇。

这几天,电厂清理海蜇的人员三班倒,每天都有少则四五百袋,多则上千袋海蜇被清理出厂。最严重的时候,一上午打包好的海蜇袋就铺满了机房的地面,不得不开来铲车运走。海蜇存放很短时间就会腐臭,只能以厨余垃圾清理掉。因为数量太大,当地的环卫所也接纳不了。涌来的海蜇品种混杂,大家分不清哪些是能吃哪些不能吃,不敢轻易让人拉走。

9月27日下午,平湖市已组织渔民赴海边开展捕捞作业,增加船只数量,临时封堵取水口的海蜇进入。由第三方出具方案建围挡,用拉网的方式把海蜇挡在取水口外。

9月27日晚,从东海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来看,海蜇的数量已在减少,渔船捕捞也正在发挥作用。

浙江海洋大学专家徐开达认为,海蜇大规模繁殖可能跟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跟去年比,今年海洋温度升高了。海蜇刚好在春夏之交生长发育,今年的温度适合它的生长发育。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讲师田阔认为,气候变化、海洋酸化、海水富养化等原因都会导致海蜇爆发。就东海区域来讲,水温和盐度是推动海蜇爆发的主要因素,加上前段时间几场台风的搅动,使浮游生物量增加,也诱导了海蜇集中爆发。

徐开达表示,每年的增殖放流也可能会导致海蜇在某一年份数量激增。杭州湾每年都放海蜇幼苗,坚持了10多年,一些海蜇在海里长大后,会被渔民捕捞掉,一些海蜇会在海里留下亲体,繁殖下一代。长期放流的累积效应,也是造成今年海蜇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在浙江,海蜇主捕区在舟山嵊泗、岱山等地。这次堵塞电厂的海蜇能吃吗?专家介绍,这些海蜇有可以食用的,也有不能食用的,但电厂进水口除了海蜇、鱼类外,还有海上的漂浮物。这种海蜇被台风带过来时,有些已死亡,食用有一定风险,建议打捞出来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当地政府已发了宣传册,建议就地销毁,居民不要捡来食用。 中国之声微信公号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