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大江苏

妙“剪”生花

95后非遗传承人开直播让剪纸成网红

李娴在直播

扫码看视频

剪纸、剪纸汉服、剪纸文创……95后李娴,作为“国琴”剪纸省级名师工作室接班人、盐城射阳县非遗剪纸传承人,这些年,她身体力行将非遗剪纸传承发扬好,还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带着他们一起通过剪纸实现增收。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菲 文/摄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其载体为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在民间渗透广泛,魅力独特。射阳剪纸技艺深受当地民间工艺的影响,形成独特的秀丽洒脱风格,也显示了地域性的艺术风格。

10月31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射阳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国琴”剪纸名师工作室,墙上、桌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有水浒108将、丹顶鹤麋鹿、梅兰竹菊等剪纸作品。工作室内还有个直播间。

“为了让‘养在深闺’的非遗技艺成为‘新网红’,2022年我带领团队去广州学习新媒体直播,希望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一步分享剪纸技艺。”李娴介绍,2022年,她启动了非遗剪纸新媒体市场计划,成立了“国琴剪纸云学习班”,开设非遗文化教学直播间,由其母亲姜国琴等现场直播,教授学员剪纸传统手工艺,也会售卖剪纸作品。

临近年末,他们正在通过直播卖非遗四件套,包括剪纸挂历、窗花、福字和对联等,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购买。

李娴介绍:“我家从外祖父、外祖母就开始剪纸,那时候他们通常创作传统剪纸,比如窗花等,到我母亲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

从小,李娴就爱看母亲剪纸,从十二生肖到神话传说、花鸟鱼虫、民间故事,“母亲手下诞生的每一幅剪纸作品,总是那样鲜活,也让我耳濡目染喜爱上了剪纸。”

“1984年,我母亲姜国琴开始剪纸创作。这么多年,她几乎每天都雷打不动,坚持了40年,是令我们年轻人敬佩的工匠。”40年间,姜国琴创作了3000多幅作品,其中200多幅作品获得国内外奖项。2018年,“国琴”剪纸工作室被评为社会教育省级“名师工作室”。

李娴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之后从事了一段时间营销管理,2021年返乡创业,正式成为“国琴”剪纸省级名师工作室的接班人。作为非遗传承人,这几年,李娴不但在传承弘扬非遗剪纸,也希望帮助更多人一起通过剪纸实现增收。

李娴在当地已成立5家剪纸工作室,开设46个学习班,带动培训学习近2000人。李娴还带领团队大力开展非遗文化宣讲和教学活动近200场,通过校内课堂、文化馆“艺起来吧”、社区“三全”、景区文化展示馆、非遗研学等组织形式,让各年龄层学习弘扬非遗文化。

今年还完成线上线下品牌双经销模式,和多家文旅景区、五星级酒店签订合作协议,在日月岛景区、泊心黄沙港景区、千鹤湖五星级酒店、金陵文旅酒店等多家景区和酒店上架文创产品,并通过跨境电商直播,产品远销马来西亚、俄罗斯和阿联酋等地。

“目前我们工作室的剪纸老师最大将近70岁,我母亲也已经65岁了,为了吸收新鲜血液,激活传统非遗活力,我们希望招纳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剪纸的行列中。”李娴说,“现在我的00后侄女已经加入其中,她创作的剪纸作品确实和我们不太一样,她喜欢创作Q版的剪纸作品,包括游戏人物等。”

守正也要创新。李娴团队还将非遗文化和盐城本地鹤乡等元素结合,并做非遗联名设计,譬如剪纸汉服、云肩、套色团扇、剪纸绸缎手提包、伴手礼定制摆台、婚庆系列、十二生肖系列、丹顶鹤等100多款剪纸文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