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读品周刊

荣格的谜题

《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 [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德]卫礼贤 著 邓小松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蒯乐昊

看过电影《危险方法》的人,一定会对电影叙事结构中那个强烈的三角留下印象,在这段三角关系中,分处三极的是现代心理学上不可绕过的三个人:弗洛依德、荣格、萨宾娜。

作为精神分析领域的后起之秀,荣格一度奉弗洛依德为导师,两人惺惺相惜又彼此启发。萨宾娜是荣格的女病人,美艳又聪慧,在治疗中,她成为荣格的情人,两人展开了一段深刻的恋情。正是她,参与并启发了荣格的词语潜意识研究,而他们之间激越的情欲,仿佛也成了疗愈的一部分。可惜荣格早有家室,他迎娶的富家女是他能从容展开实验的经济保障,这一点令家累甚重的弗洛依德羡慕不已。

荣格不愿离婚,因此也就不肯承认他与萨宾娜的不伦之恋,反诬一切都是萨宾娜臆想狂发作,萨宾娜失望至极,黯然离去。与此同时,荣格在学术上也与弗洛依德渐行渐远,他反对弗洛依德把一切心理问题都归为性本能,亦反感弗洛依德爹味过重的父式权威,最终在学术上与弗洛依德彻底决裂。而萨宾娜却转而成了弗洛依德的病人,这位极度敏感又洞察人性的女患者,先后启发了这两位心理领域的巨擘,同时她也受到他们指点,在治疗的同时研习心理学,进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精神分析学家。

与弗洛伊德决裂之后,荣格的事业走入了死胡同,朋友和同事都背弃了他,他的学说遭到严厉批评,他个人精神方面也出现了问题。他焦虑、幻觉的基因由来已久,荣格的家族曾数代都是神职人员,其母亲更通晓巫术,而荣格本人自幼便有分裂性人格,他甚至为自己的不同人格分别命了名。在1914年,荣格辞掉职位,开始了一连串旅行,并对东方神秘主义产生兴趣,希望去探索自己的潜意识。这些,在他的同行看来,全部是癫狂的迷信行为,认为不登学术大雅之堂。

荣格沉寂了近七年的时间,直到他的《心理类型》和《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成为他在学术上的翻身仗,这两本书探讨了意识的无穷可能,也让荣格在心理学声名大噪。前一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框架,直接成为今天风行的MBTI十六型人格测试的学术基础,而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后一本,跟中国古代文明息息相关的“金花的秘密”。

《金花的秘密》严格来说是荣格与著名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的合著,卫礼贤翻译并注释了中国的一本古代内丹经典《太乙金华宗旨》,全名为《吕祖先天一气太乙金华宗旨》,相传为唐代仙道吕洞宾所著,实际作者不详。荣格在此之前已有研究《易经》的基础,但他一开始以为《太乙金华宗旨》只是一部跟瑜伽和炼丹术有关的文献,并没有给予重视,随着深入的研究,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东方古书,在中古时代的智慧中,人们可以找到灵知与当代人集体无意识之间的联系。《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便是对《太乙金华宗旨》的深度解读和阐述。

“金华”即“金花”,其实就是带有金色光芒的曼陀罗,许多禅修者声称,在冥想禅定的时候,他们能够见到曼陀罗图景,这种图像似从日轮演化而来,在许多古代文明的图示中都有相似的图腾,在中国的佛教和道教中,曼陀罗更是普遍借用的符号,“金花”也因此具备了视觉、宗教和哲思上的象征意义。

在荣格看来,西方精神的根基立足于科学的发展与功绩,但人类应该把科学作为自己的宝贵工具,而不是所追求的目的。“科学必须做臣仆,一旦篡夺王位就会做错事。……然而,正是东方把另一种更加广泛、深刻和高明的理解方式传授给了我们,那就是通过生命去理解。”但荣格反对西方人陷入东方的迷狂只是原样照搬一些瑜伽功法,成为可怜的形式模式者,他更希望用意识层面去深刻理解“金花的秘密”,一种存在于生命更高维度的秘密。

实话说,相比起弗洛依德来说,荣格是难以阅读的,他那晦涩、拗口、充满意象的长句子,常常令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但阅读荣格同样有一种艰难的乐趣,一种类似寻找宝藏和解码的乐趣,如果你能用悟性与想象力,去勾连他笔下的跳跃之处,填补他字里行间的未尽之意,用意识抵达意识,你就能最大程度地接近这枚不按牌理出牌的复杂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