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中原奇秀石淙河

□张家港 颜士州

大自然的赐予,使中岳嵩山得天独厚,姿态万千,山下被誉为“登封八大景”之一的“石淙会饮”,也是嵩山风光绮丽的一个去处。

初秋的一天,我从登封出发,向东南行,来到颍河岸边的古阳城(今告成镇),春风拂面,颍水涓涓,丰腴的田野披上绿装,使人感觉春光早已来临。

古阳城东有一条小河,自北向南注入颍河。沿河溯源,水路迂回,两岸莽莽苍苍像绿色的屏风把河流紧紧地抱在怀里。

继续前行,一丛奇异的山峰犹如竹笋破土而生。这里山石峻峭,犬牙交错,如斧劈,如刀削,仰俯立卧,形状不一。耸立的石群中,有一弯清澄的小溪,湍急的溪水流到这里,忽左忽右,不断撞击石壁,淙淙作响。据说这就是河名叫“石淙”的由来。

石淙河发源于嵩山倒拜沟九龙潭,上游以流经村庄命名,到这奇石斗秀的地方才称为石淙河。水流先从北折向南,再从东转向西,千回百转。它和两岸峭立的山石相衬,更显得分外俏丽。由于山水相映,奇趣天成,人们称道它是“水营山阵”,当然,这里也许不及桂林山水,但在中原丘陵地带有此去处,不能不算是一奇。昔日武则天曾作《石淙》一诗,以“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来描写石淙的景色。

唐代时,石淙河闻名中原。武则天在登嵩山、封中岳以后,带着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来石淙游览,还修建了一座三阳宫。今天,三阳宫早已不存,但还流传下来许多关于武则天游览的遗迹。

在山石丛中有一名叫“车箱潭”的大水潭。潭内,小岛似的一块巨石屹立水面,旧时称为“东台”。在历史上,每逢农历“九九”重阳节,常有文人墨客聚坐石上,吟酒赋诗。唐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秋天,武则天曾在这里大宴群臣,称作“石淙会饮”。至今在附近山崖,留下了满壁诗词石刻,如《秋日宴石淙序》和纪胜诗等,都是描画石淙景致兼为武则天歌功颂德之作。其中一首纪胜诗写道:“山中别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涧垂;岩前暂驻黄金辇,席上还飞白玉卮。”如今,石淙河摩崖题记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

北崖上,有许多天然石洞。在一孔石洞内,放有一块长方形的平方石板,相传武则天游石淙时曾经卧宿,后人便称这洞为“娘娘洞”。北面还有“观鱼洞”,相传是武则天游宴时观赏游鱼的所在。

而今,在昔日武则天游宴的石淙河上,已建成了一座小排水站,把河水引上两岸的山岗,浇灌着千亩良田,造福人民。这也是为名胜增添一种新的意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