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中国大运河

去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梦入东京”

▲北宋 赵佶 梅花绣眼单页 ◀苏轼楷书欧阳修醉翁亭记 宋拓

展厅一角

金饰件

北宋 琉璃葫芦瓶

北宋 州桥遗址出土瓷器

黄慎 《蹴鞠图》

互动展区

◀北宋 定窑白釉桃形盒

扫码看视频

“惟我汴京,气象宏伟,平广四达”。

千年前,东京城(开封)雕车驻天街、宝马驰御路,成为萦绕古人心头的一轮明月;千年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集多家珍藏,邀观众一起“梦入东京”。

11月5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年度大展正式开展。宋徽宗赵佶的《梅花绣眼单页》、仲尼式七弦琴、苏轼楷书欧阳修丰乐亭记、定窑白釉柳斗杯、耀州窑青釉狻猊出香薰炉……展览汇集23家文博单位、293件(套)精品文物,一级文物36件(套),全面展现北宋东京城开封的万千风华。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文

钱念秋/摄

汴河州桥出土瓷器再现千年前汴河繁华

走在中运博3楼走廊就能感受到北宋风雅。

进入展厅,便开始了一场穿越之旅。序厅内布置了一艘宋代古船,让人有一种“登船”感,仿佛一下子到了北宋东京城开封。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部工作人员、策展人朱聿婧介绍,整个展览围绕运河、北宋东京城,做足了文章。展览通过“会通”“天街”“风流”三个部分,来展示东京城的贸易、城市布局和文化艺术。

易县出土的银铤、金叶,汴河州桥遗址出土的一组瓷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的一组船灯、开宝寺塔伎乐纹砖、别致的玻璃器……一件件文物仿佛会说话,让人挪不开眼。

而北宋东京城的故事,还得从1000多年前说起。

公元960年春,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随即重新统一南北。出于北宋立国背景的考虑,在一番斟酌讨论之后,北宋政权定都东京。

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到晚唐五代时开封即沟通南北,连接东西,号称“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北宋定都东京,开封成为全国的中心,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宋代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的极大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在东京汴梁——今天的开封城中集中体现。城市是商贸的集散地,亦是文化的容器和加速器,北宋东京经济的富庶与文化的发达,成为多少人追忆梦回的大宋盛世繁华。城中生活的精英与土大夫,又是城市文化的助推器。高雅的志趣成为时尚的风流。

梅花绣眼单页,宋徽宗笔下的鸟眼睛亮晶晶

进入宣德门,就是东京的皇宫,宋人习惯上把皇宫称为“大内”。展厅中,展出了北宋皇帝的沿袭图,以及不同皇帝在位时流通的钱币、元德李皇后的玉哀册等。

北宋的皇帝们喜欢蹴鞠,清代黄慎的《蹴鞠图》再现了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宰相、大臣内侍们玩蹴鞠的名场面。

北宋众多皇帝中,宋徽宗最为关心艺事,醉心书画,他的书法、绘画堪称一绝。这次展览,宋徽宗赵佶的《梅花绣眼单页》位于C位,只展一个月。

画上,白梅一枝向右探出,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朱聿婧介绍,这幅画是宋徽宗早年的作品,图上虽然景物不多,却颇为优美动人。所绘梅花为宫梅,经过不断剪枝,人工修饰痕迹较重。这种梅的画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种富贵气息,这样的风格趣味为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审美意味。而整幅图最精妙的地方在绣眼鸟,绣眼鸟的眼睛是生漆点的,不同角度看,亮晶晶。

这次展览,有7幅作品只展出一个月,要换展。分别为:宋徽宗赵佶的《梅花绣眼单页》、明缂丝米芾行书白居易五言诗轴、北宋的木刻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展期为11月5日至12月6日。宋《中兴瑞应图卷》、宋代苏汉臣《婴戏图页》 展期为12月7日至明年1月6日;张择端款《金明池争标图页》、孟子注解经展期为2025年 1月7日至2月6日。

宋徽宗的 《梅花绣眼单页》是故宫博物院的一级藏品,出展一次,休眠三年。

香茗点茶,宋代人生活究竟有多雅?

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雅?在展厅中能感受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部的沈玉璋介绍,这次展览是按北宋开封城的城市空间布局展线的,地面上有水纹的示意,有河流的元素在展厅中体现;在展厅中还设置小彩蛋小巧思,做了小香几、小薰炉,一些香味观众可以感受到。

青釉莲花形薰炉残件,耀州窑青釉狻猊出香薰炉,南京长干里出土的北宋檀香、丁香、沉香木都再现了北宋人日常生活的雅。

展厅还展出仲尼式七弦琴。它是宋时颇为流行的古琴形制之一,从赵佶到苏轼,帝王和士大夫群体都对古琴表现出偏爱,一曲古琴,映射出北宋独有的浪漫。

这次还特别展出辽宁省博物馆藏的苏轼楷书欧阳修丰乐亭记。朱聿婧介绍,这一件是苏轼书欧阳修《丰乐亭记》拓本,文章出自欧阳修之手,苏轼把文章刻在碑上,这是苏轼晚年楷书的力作之一,一文一书,文茂书妙,堪称珠联璧合。《丰乐亭记》 讲述修亭经过及滁人共游之乐,还描述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感叹太平之不易。记文以娴熟的言辞娓娓道来,委婉曲折,优美清新。元祐六年 (1091),苏轼以端庄大气的大楷法书《丰乐亭记》,镌碑立于亭内。原石宋时已毁,这是旧藏宋拓本,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