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8版:艺+周刊

浅析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 及其人物画、山水画创作 (二)

傅抱石 《云中君和大司命》 114×315cm 1954年

□萧平

皴法的出现大致可以看到“荆关董巨”——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他们是从五代到北宋的四大家,从这四大家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倪,看出山水画的皴法是实实在在地已经存在了,后来董其昌又把山水画分成南宗和北宗,实际上真正的分野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唐代把王维作为南宗的祖师,把李思训作为北宗的祖师。在“荆关董巨”这个时期又把荆浩和关仝作为北宗,把董源和巨然作为南宗。这就是我们对山水画大致的梳理。

从北宋、南宋到元山水画一路的发展和变化中间,我们可以认识到山水画笔法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皴法的特征,皴法往往是画家形成面貌的一个重要的笔法。

傅抱石先生曾经有一种画法被大家称为“抱石皴”,许多书上推介傅抱石的时候都讲到他的“抱石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傅抱石皴法解》来解释和解析傅抱石的皴法。我并不赞成“抱石皴”这个提法,因为从画史上看,所有的画家他们都有自己特定的皴法,但没有一种皴法是用画家名字来命名的,比如折带皴是倪云林创造的,没有称之为云林皴,披麻皴是董源创造的,也没有称之为董源皴,实际上傅抱石是一种什么样的皴法呢?他是把中国山水画中两种最为灵活的皴法结合在一起,一种叫乱柴皴,就是像乱七八糟的柴火组合在一起,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不规则的。第二种叫乱麻皴,一团乱七八糟的麻组合在一起,变化形态就更多了,比乱柴皴还要多,一般来说前景用乱柴皴,后景用乱麻皴。但是傅抱石远远不止乱柴皴和乱麻皴,他借鉴了石涛的拖泥带水皴,还有其他的等等,比如他画雪山的时候就用大斧劈皴。

所以一个画家的作品是多变的,我们不能用一个套子去套住他,如果一个画家只会用一种方法去表现他所要表示的对象的时候,这个画家绝不是一个特别高明的画家,所以傅抱石先生是聪明的,这两种皴法跟他的性格是最吻合的。他的绘画方式用别人对他的形容、他自己认可的叫大胆落笔和细心收拾,这是两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大胆落笔,他甚至还借助酒,在微醺状态中把人世或者社会给予他的枷锁、规范解除了,这就有魏晋人的风格解衣磅礴,吟诗作画的时候上衣都脱掉了,无拘无束,所以他第一就是要做到无拘无束,但这只是他创作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收拾,收拾是很艰难的,傅抱石的假画大部分还能做到他的大胆,但是这个大胆中间是乱而不乱,仔细一分析他的画是有思维、有想象、有各种经营和思考,但是一般模仿做他假画的人做不到这一条,那些只是一味地大胆,中间没有条理,缺少控制。而傅抱石能把画收拾得天衣无缝,所以我们看傅抱石画作的时候不是看他用的浓墨,浓重的部分有的年轻人能做到,嚓嚓几笔下去喝点儿酒,蛮劲上来的时候可以,但是那个细心的收拾,每一处你都看得出微妙,看得出画面跟大自然的这种微妙的合拍,这就非常难。

看一张画不仅仅是看画的气象、气势,还要看微妙处是不是跟大自然合拍,是不是和粗放处能够没有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这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