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关注

法官支招: 网购被套路如何维权

又是一年“双十一”购物节,近几年,各大电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下单,推出各类花式促销,“优惠券、满减、预售付定金……”有些人经历一番烧脑凑单操作后,买到了符合心意的商品,但也有不少人踩了坑,遭遇了网购纠纷。付完定金后悔了,可否请求退还定金?网购的所有商品都适用7天无理由退换货吗?看看法官怎么说。

货不对板是否涉嫌欺诈?

消费者网购收到的商品和下单购买的商品不一致,商家虚假宣传实际货不对板的行为,是否涉嫌欺诈呢?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副庭长张倩称,如果商品的宣传中存在虚假宣传,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相应规定,消费者是可以向商家主张相应的赔偿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退一赔三。

久拖不发货是否涉嫌欺诈?

张倩表示,久拖不发货是商家违反按期交付货物义务,已经构成违约,在此基础上是否构成欺诈,还要看具体情形,如果商家久拖不发货,并编造各种虚假理由,让消费者持续等待,或者要求消费者取消订单,重新加价下单等,能判定商家存在相应欺诈故意的,可能构成欺诈。

网购需要维权时需要哪些证据?

网购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应保留和提供哪些证据,才能更好维护自身权益呢?

张倩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账号注册信息、实名认证信息、购买信息是首先要有的。在收货的过程中,尤其是贵重商品,最好是保留相应的开箱视频,还原商品最初收到的情况,以免后续纠纷的产生,或者在纠纷产生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证据去维权。还有就是要保留交易快照,以及跟商家的聊天记录或者通话记录等。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