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 展现“蓝朋友”风采
2023年2月,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向人民报告”活动上,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以音乐剧《蓝朋友陪你逛夜市》惊艳亮相,赢得满堂彩。这场融合了舞蹈、民乐、阿卡贝拉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演出,标志着支队文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面对改制后的新形势,支队党委主动作为,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了文化建设中的不足,并自2021年起,将文化建设作为队伍发展的战略支撑,形成了“6+3”文化体系,为队伍注入了强劲的内驱动力。
润心化人 培根铸魂育新人
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润心化人,培根铸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突出时代性、创新性,贴紧青年指战员的思想脉搏才有生命力。”该支队政治部主任向记者介绍,他们打造了“蓝焰思享会”教育品牌,创新推出“一档一册一平台”,让指战员在自我教育中成长。一系列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体育嘉年华、访谈会等,不仅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容,更促进了队伍内部的交流与团结,激发了指战员的忠诚度和集体主义精神。
标兵引领 树立“好队伍”形象
在扬州东关街上,东关街专职消防救援队以“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站点”为荣誉,积极打造“好地方”的雷锋岗,成为老百姓的“蓝朋友”。“好队伍”要有“好榜样”。近年来,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标兵文化”作为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的新闻宣传科等。在“标兵文化”的影响下,该支队先后涌现出“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戎耀之家”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的涌现,不仅提升了队伍的整体形象,更激发了全队伍崇尚荣誉、争当典型的热情。
地域融合 打造文化新名片
扬州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消防职业特点和地域特色文化相结合,才能赋予队伍文化新的“生命力”。为此支队深挖地方文化“富矿”,打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地域风格、消防元素的文化力作。在“中国龙狮运动名城”江都,支队将舞龙文化与队伍精神相结合,成立了“蓝焰龙腾”舞龙队,在第十五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喜摘3银1铜;在广陵古城,指战员拜“非遗”传承人为师,成立剪纸工作室,编排消防题材杖头木偶戏和扬州评话;在古运河畔,“蓝焰破浪”龙舟队船桨翻飞……一个个扬州文化元素在队伍里落地生根,凝聚成扬州消防新的文化名片。
文化下基层 激发队伍活力
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深知“基层”是文化建设的关键。他们坚持把文化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广泛开展“送文化到一线”活动。文艺轻骑兵队伍将优秀文艺节目送到基层一线,有效缓解了基层日常工作压力,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同时,支队还注重“种文化”,根据指战员兴趣爱好成立文体队伍,激发了基层文化建设活力,为指战员展现自我、获得成长提供了平台。
文化创作 点亮精神坐标
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文化创作上同样不遗余力。他们拍摄的系列微电影《我不是雷锋》在网络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网络点击量超过7000万次。此外,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还成立了“蓝精灵”人声乐团,通过自主性的“写、演、说、唱”,推出了一批深受基层指战员欢迎的文化作品。近年来,该支队歌曲《我是你的蓝朋友》《当青春遇见火焰蓝》《化险为夷》等先后登上央视,多次承担国家消防救援局和省总队演出任务,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指战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提升了队伍的文化软实力,点亮了新时代扬州“火焰蓝”的精神坐标。
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唤醒、不断触动的过程。如今,在文化沃土的滋养下,消防指战员们正努力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杨消宣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潇
扬州消防下好“三步棋”
推动消防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治理
为优化消防产品市场环境、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违法犯罪行为,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消防产品质量安全“飓风行动”,依托“信息技术、高压执法、媒体宣传”三大平台,全方位推进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首先,科技赋能,下好“先手棋”。联合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和市大数据中心,抽调技术人员成立数据分析小组。依托网络销售数据监督模型分析系统开展信息筛查900余次,结合群众举报线索,对280余条电商平台销售量及收货地址销售信息和45项使用人群及重点单位对象信息进行比对,走访酒店民宿、教培机构、超市商场等场所30家,确定关键信息12条,掌握50批次伪劣消防产品制销厂商销售数据与消防产品市场流向。
其次,亮剑执法,下好“关键棋”。对全市范围内消防产品销售集中区域进行“拉网式”抽检,对批次产品合格率低于75%的18个生产厂家进行约谈,查获和收缴假冒伪劣消防产品14批次。支队联合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抽调全市8名精干民警成立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工作专班,按照有线索必查、有违法必纠的原则,集中办理了仪征“11·16”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案、邗江“8·23”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案等8起消防产品刑事案件,公共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5人,法院判决4人,查缴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一年八个月至三年有期徒刑。
再次,舆论引导,下好“制胜棋”。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楼宇广告制作消防产品宣传类视频20条,对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危害宣讲30余次,开展晚间广场展演及消防产品“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10余次,召开电商平台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信息交流会2次,工作动态4次被央视、5次被省级媒体专题报导。另一方面,群众抵制生产销售伪劣消防产品意识不断上升,2024年根据群众举报的灭火毯商标冒用线索,支队联合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查获假冒伪劣消防产品1万余件,涉案金额160余万元。
通讯员 杨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