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通过眼睛从外界获得信息,但眼睛得到的“关怀”却很少。其实,眼睛是一个很脆弱的器官,在我国,眼科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近视人数达7亿、白内障患病人群超2亿、青光眼患者约2100万人……守护“睛彩视界”,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的眼科门诊上,赵贵阳副主任医师常常要从上午8点坐诊到下午1点,平均日接诊20~30名患者。“要把病看明白。”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份细致和耐心,也让他挽救了许多即将陷入黑暗,甚至已经处在“至暗时刻”的患者。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文 刘畅/摄
慢病“偷袭”视力,男子险些失明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这一慢性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心脑血管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更在无声无息中损害着患者的视力。中国糖尿病患者约1.4亿,其中每3人中就会有1人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为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赵贵阳的门诊上,被这一疾病盯上的糖友并不少。
一个多月前,52岁的唐先生出现了视力下降。“看手机越来越模糊,一开始以为是老花眼,没想到是糖尿病的问题。”唐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得不算太好,经过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被确诊糖网。“还好没有发展到晚期,可以治疗。”赵贵阳为其进行了视网膜激光光凝及眼内注药等一系列治疗。近日,唐先生的眼底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并且视力得到一定的恢复。
糖网为何会致盲?赵贵阳介绍,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患者视网膜会出现一些轻微改变,如微血管瘤、出血和渗出等,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糖网将进一步发展,视网膜缺血会逐渐加重并生长出新生血管、增殖膜等,这些新生血管比正常的血管脆弱,容易渗漏甚至破裂出血,造成玻璃体腔内积血,增殖膜还会导致视网膜裂孔及脱离,导致失明。
白内障诱发青光眼,被误以为是偏头痛
还有一种疾病也会损害视力——青光眼。赵贵阳介绍,青光眼是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功能受损的一组复杂疾病,常和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除了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个别白内障患者也极易并发青光眼。
王婆婆今年65岁,近一年来,她曾有多次轻微的左眼眼胀眼痛发作,连带着左侧头痛,她一度以为是偏头痛老毛病发作,便没有重视,直至出现视力下降并头痛加重,才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眼科就诊。赵贵阳检查发现,王婆婆的眼压已经超过正常值,同时患有白内障和青光眼。
青光眼和白内障这两种不同的疾病,为何会“拉扯不清”?赵贵阳介绍,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球内部会一直分泌房水,并通过前房、房角排出,以此来维持平衡。而白内障发展过程中,因晶状体吸收过多的水分膨胀,晶状体体积增大,向前挤压虹膜,导致房角变小,“水流的河道”一旦变窄,就会引起房水引流受阻,房水聚集导致眼压升高,从而继发青光眼。最终赵贵阳为王婆婆置换了人工晶体,不仅解决了白内障的问题,还打开了“河道”,同时治疗了青光眼。
20多年深耕眼底,守护“睛彩视界”
除了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为患者守住眼底的一片光明是赵贵阳2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事。眼底病是眼科最为复杂和难治的疾病,号称“视力杀手”。因眼底病的发病部位隐匿,这也决定了治疗技术上的复杂性,因此对于医生的疾病诊治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要把病看明白。”赵贵阳看病一直贯彻“明白”理念,医生弄明白病因,也要让患者明白病情,更要明白治疗策略和方法。前不久,他接诊了一名视力下降的患者,眼科检查没有找到明确病因,经过仔细排查后他怀疑是脑部问题,与患者充分沟通做了核磁共振,终于揭开谜底,发现是颅内肿物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
此外,赵贵阳也格外关注出现“飞蚊症”的患者,因为许多眼底病会导致视网膜变性及裂孔,但患者症状不明显,只偶尔会觉得眼前有黑影在飘。他在给这类患者做检查时,会仔细观察眼底周边,发现“漏洞”,及时给予治疗,避免视力持续下降,甚至进一步导致视网膜脱离。“我几乎每周都会遇见这样的患者,能帮他们守住这一片光明,我也很开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