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天气

明后天最低4℃,江苏要入冬了?

还要再等等,平均气温离入冬标准还差得远

阴沉沉,冷飕飕,本周江苏进入“沉浸式”降温模式。截至18日上午8时,日最低温实况显示,全省淮北地区普遍只有个位数,最低的连云港赣榆站仅4.3℃。温度已经步入个位数,入冬是不是近了?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常年入冬时间为11月底,以南京为例,近30年南京平均入冬时间是11月23日。截至11月17日,南京滑动的日平均气温在19℃左右,离入冬还有不少差距。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红艳 综合

南京三日天气

今天 阴到多云 东北风4级左右 10~15℃

明天 多云到晴 东北风3到4级 8~16℃

后天 晴到多云 东北风3到4级 5~16℃

今起三天多云为主

在较强冷空气影响下,新的一周全省以阴冷天气开场,早晨淮北地区普遍只有个位数,最低的连云港赣榆站仅4.3℃。白天依旧阴云密布,沿江西部部分地区偶有些阵雨,东北风力强劲,气温继续一蹶不振,吴江最高气温15.2℃领跑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在12~14℃,体感主打一个“冷”。

今起三天全省以多云为主,受冷空气持续南下影响,全省气温较低,好在晴好天气逐步回归。逐日来看,11月18日20时至11月19日20时,沿江以北西部地区阴有时有小雨,其他地区多云。11月19日20时至11月20日20时,全省多云到晴。11月20日20时至11月21日20时,全省晴到多云。

最高温回升缓慢,19日最高温度:沿江和苏南地区14~15℃,其他地区13℃左右;20日最高温度:沿淮和淮北地区14℃左右,其他地区15~16℃;21日最高温度:全省16℃左右。

最低温还将继续下降,最冷出现在21日早晨。19日最低温度:淮北地区7℃左右,其他地区9~10℃。20日最低温度:沿淮和淮北地区4~5℃,苏南地区9℃左右,其他地区7~8℃。21日最低温度:沿江和苏南地区7℃左右,其他地区4~5℃。

江苏什么时候入冬

1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多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不过,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正在扭转这种偏暖的天气格局。本周江苏冷空气活跃,22—23日有一次弱冷空气影响,25日前后全省还有一次较强冷空气影响过程,最低气温也基本在个位数徘徊。

温度已经步入个位数,入冬是不是要近了?根据气象学上入冬标准: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10℃即为入冬,将满足条件的五天中的首日定为入冬日。江苏常年入冬时间为11月底,以南京为例,近30年南京平均入冬时间是11月23日。截至11月17日,南京滑动的日平均气温在19℃左右,离入冬还有不少差距。

据预测,11月21—22日将有一次弱冷空气过程,影响东北、华北;11月23—26日还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这股冷空气势力强,影响范围广。

今年冬天冷不冷

11月15日至18日,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多地发布寒潮预警。今年冬天会不会冷?是冷冬,还是暖冬?都进入冬天了,台风为何还这么多?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丁婷、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研究员黄艳艳就相关话题作出回应。

今年算不算“暖冬”?

今年冬天我国总体气候情况怎么样?丁婷表示,预计今年冬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我国气温冷暖起伏显著,季节内气温变化大,发生过程性强降温和强升温事件的可能性大。

气温同期偏高,今年算不算“暖冬”?黄艳艳介绍,基于大数据和物理机制收敛的人工智能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接下来冬天我国基本处于整体偏暖的情况。朱定真称,整个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冷还是偏暖,不是说在整个冬季这三个月里面只出现一两次明显降温,就说它是冷冬,而是要看整个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是偏高或者偏低,才能判断是暖冬还是冷冬。

进入11月,南方一些地区仍有30℃,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朱定真表示,今年副热带高压位置是异常偏北偏强,且维持时间很长。一般在这个季节,它应该已经处在偏南或偏东的位置,所以我国南方地区还受它控制。从北方环境上看,还是有一些从西风带移过来的暖高压在控制,所以整个中国大陆上还是以暖高压控制为主,冷空气没有下来,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气温明显偏高的原因。

11月为何还有这么多台风?朱定真介绍,台风的高发期是在偏夏季的时候,但最晚的台风也在12月出现过,但像今年这样11月还出现这么多台风,是比较少见的。台风生成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海温,今年台风多跟全球变暖、海温偏高有关,因为到了这个季节,按照常年,海温已经逐渐降低,但全球变暖的趋势在加剧,整个海温还是偏高,所以热带气旋台风还在不断生成。

丁婷称,若11月台风源地海温偏高,为台风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来源,也可导致更多台风。统计表明,1991—2020年期间11月平均生成台风为2个。例如2019年有6个台风在11月生成。11月台风登陆我国的地点普遍偏南。具体来说,广东、海南、台湾和福建是秋末台风最“青睐”的登陆地。

拉尼娜与冷冬能否画等号?

一直以来,拉尼娜都被打上“冷冬制造者”的标签。拉尼娜与冷冬能否画等号?丁婷表示,1951年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拉尼娜事件当年我国冬季气温均为偏低。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事件当年冬季气温偏高也时有发生。

朱定真表示,从统计学上来讲,拉尼娜一般会出现偏冷的气候,但拉尼娜更多的是起到冷冻或降温的作用。不过,拉尼娜与冷冬不能完全画等号。

为什么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且强度往往非常强?朱定真回应,“全球变暖”是气候概念,指的是全球的四季气温平均下来比常年要偏暖,但是它不代表,比如说在冬季会出现极端冷事件,或者非常明显的寒潮天气。

魏科表示,全球变暖跟区域性的冷事件之间并不矛盾,冷事件持续时间比较短,范围也比较小。目前,冬季总体上是变得越来越温和。

丁婷则称,全球变暖并不是普遍而均匀地升温。尽管气候变化使得极端冷事件呈现减少趋势,但极端冷事件综合强度并未减弱。全球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形势,加剧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至3倍。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西风带的波动更加剧烈,经向型环流更加突出,极地冷空气更容易分裂南下影响我国,增加了极端冷事件发生的可能。

冬季可能到来的极端天气增多,如何应对?丁婷表示,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暖事件频繁发生,可能成为新常态,特别是大范围极端天气事件给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更需重视并加强防范和应对。

黄艳艳则提醒,公众可以多关注气象局发布的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做好出行规划。强降温发生时,提前备好防寒保暖的衣物和取暖设备,同时还可以准备食物、水、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最美银杏季来了

霜染一身黄金甲,秋叶更胜二月花。眼下,南京玄武湖的银杏已悄然上妆,层层叠叠,青黄尽染,最美银杏季来了!

走在玄武湖梁洲,可以看到部分银杏已染上秋意,绿色与金黄交织在一起,层次分明。远远望去,似一幅色彩绚丽的油画,层林尽染,尽显秋之静美。

除了银杏,玄武门路两侧的乌桕树也将深秋的美在枝头尽情渲染,宛如一幅五彩画卷。绿色、黄色、红色交织在一起,美不胜收。阳光洒下,斑驳的光影在路面跳动,与乌桕树的色彩相映成趣。每一片叶子都像是被秋意浸染,红的似火、黄的如金,与玄武门相衬,勾勒出独属于金陵深秋的浪漫与韵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然/文 玄武湖公园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