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一碗南京皮肚面

□连云港 张晓敏

在寒冷的冬日,漫步于南京的街头,偶遇一碗热气腾腾的皮肚面,那瞬间,味蕾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被彻底唤醒。

那一年初冬,我第一次出远门去南京学习半个月,上课地点安排在虎踞路上的河海大学。大学门口有许多小吃店铺,主要是各种面食馆,客流就是学生,每到饭点时,吃面需要排队,因为口感好,价格实惠。

趁着排队的工夫,我站在锅旁等候,看着店里一对夫妻煮面的全过程,动作如行云流水,干净利落。我点了一份皮肚面,也叫小煮面,每碗面都得单独烧煮。小锅边上还有一口大锅,又高又大,像桶,上面有水龙头随时加水,下面大火不停地烧着,既烧水也煮面。起小锅之前,老板先将一把面条甩进大锅。小锅里面加热水,先放皮肚,打一个荷包蛋,依次放入新鲜的肉丝和猪肝,再放木耳、香肠、榨菜丝、青菜、西红柿,水沸腾的瞬间,把大锅里煮了七成熟的面,用笊篱捞进小锅里一烩,最后连汤带面倒进比脸还大的碗里,空碗里放一勺雪白的猪油。汤底鲜、面条呛、皮肚酥软。煮一碗面只要两三分钟,速度极快。

等面条端上桌,可以从桌上辣油罐中随意取辣油,多少自便。满满的一大碗面条,再浇上几勺红红的辣油,热气冒着,再心急的人此时也不能大口吃面大口喝汤,南京皮肚面的妙处就出来了。

肉皮本身没什么味道,油炸过后还是如此,却松松泡泡,特别能充当各种滋味的载体。烩菜多汤汁,烧煮之下,皮肚吸得汁饱,咬一口皮肚,汤汁挤出,满口流溢。

在南京学习的那段日子里,我起初并未觉得这皮肚面有何特别之处,不过就是一碗寻常的面罢了。离开南京之后,却渐渐念起南京的种种美好,最为怀念的,恰恰是那看似普通的皮肚面。此后,在各地也品尝过形形色色、风味各异的面条,但总觉得南京皮肚面的味道格外浓郁。离开了南京,便很难再吃上正宗的皮肚面。

偶然的机缘,再次邂逅一碗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皮肚面。每一口都是熟悉的老南京味道,热气腾腾的面条与鲜美的汤底相互缠绕,皮肚面富有嚼劲,吸满了汤汁,每一口都是满足。木耳和青菜点缀其间,清新解腻,为这碗面增添了几分色彩与健康。

望着碗里升腾的雾气,我不禁忆起家的味道,那种温暖而实在的感觉。这一碗面,不仅填满了辘辘饥肠,更足以让人忘却周身的疲惫。正如古诗所云:“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这一碗南京皮肚面,又何尝不是那令人魂牵梦绕的美味佳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