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菲)你知道清代江苏省第一家民间消防组织诞生于哪里吗?那就是位于盐城东台时堰镇的务本堂水龙会所。该会所建于道光十六年,由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创建。11月20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此处。
当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冯道立故居,这里是清朝中期里下河地区典型建筑风格,屋内仿明清民居陈设,由展览馆、务本堂水龙会所、观象台等组成。
说起为何会创办务本堂水龙会所,时间要追溯至道光初年。东台地处黄海之滨,历代以煮盐为生,明、清时东台境内的中十场均为两淮重点产盐区,装盐蒲包用量较大,时堰一带家家户户均以手工编织蒲包为主要家庭副业。但蒲叶易于着火,大批蒲包的聚集,有火灾隐患。为防不慎,冯道立自捐二千,并对各地来时堰镇的商人劝募资助,兴办“务本堂水龙会所”,同时还购置公田百余亩,以解正常消防费用。
“我们现在所在的务本堂水龙会所是2000年左右修缮的,不过内部的救火工具均为那时搬运工使用的。”时堰镇工作人员张建国带领记者进入会所内,只见墙中央挂着一幅当时水龙灭火的场景图。“这个是当时救火用的木桶水龙,失火的时候,人们把它抬到现场,往里面装满水,然后按动这个杠杆,实现施压供水。”张建国走到旁边,“这里的球灯用于晚上发生火灾时照明;后面的铁叉是救火时用于捅开屋顶,便于灭火;铜锣是发生火灾时敲锣报警,全村出动参与救火的……”
务本堂水龙会所的兴办,遏制了当时时堰一带的火灾隐患,稳定了蒲包编织,支持了盐业生产,对繁荣和振兴时堰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