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雷锋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三元桥小学特别组织了“大爱扬城”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展览的形式,让少先队员们深入学习雷锋精神,了解学校的献爱心事迹。
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三元桥小学始终将慈善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慈善教室作为学校的一大亮点,不仅为队员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慈善知识、参与慈善活动的平台,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少先队员们学会关爱他人、回馈社会。
活动当天,少先队员们身着统一的校服,在大队辅导员蒋媛老师的带领下,秩序井然地走进了慈善教室。慈善教室内,一幅幅生动的展板分别讲述着中国、扬州、校园内的感人故事,传承着不朽的“大爱精神”。蒋老师站在展板前,用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为少先队员们详细讲解着每一个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队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点头赞同,时而露出惊叹的表情。他们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感人的时刻。参观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深受触动,要以学校的“爱心大使”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部分队员还主动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少先队员们的课余生活,更深刻地传播了学校慈善文化,让爱与责任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队员们学会了将这份爱与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这次活动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慈善文化的建设,三元桥小学将继续秉承“以爱育爱、以善传善”的教育理念,将慈善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懂得感恩与回馈的新时代好少年。
庞玉梅供稿
教师作品选登
“三元方案”走出名师培养之路
近年来,学校精心制定了《三元名师培养方案》,旨在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教师培养体系和搭建高效成长平台,打造高品质教师队伍。
方案实施以来,学校尤为注重制度建设和氛围营造,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责任制管理,确保每位名师的成长都得到关注和指导。同时,制定了精细化的考核制度,从多个维度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名师队伍的质量。此外,学校还建立了详细的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轨迹和业绩成果。
在教研活动方面,学校创新了多种模式,以满足不同教师的成长需求。常规套餐式教研已成为学校教研常态,形成了独特的交流与合作文化。课例研讨式教研则通过各类教研课和示范课,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展示教学技能。沉浸参与式教研则利用有趣的互动方式,将教育热点问题串联起来,提升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课题研究式教研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倡导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学校还邀请了专家进行引领式教研,提升教师的专业表达力。
在《三元名师培养方案》的鞭策下,学校教师队伍取得了显著成果。近三年,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扬州市高品质教育建设先进单位”“扬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在科研方面,学校完成了一项省级课题和四项市级课题的结题工作,目前仍在运作的课题包括一项省级课题和两项市级课题,还有三项市级课题待开题。在各级课堂教学竞赛和论文竞赛中,教师屡获佳绩,五十多人次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六十多人次在论文竞赛中脱颖而出,三十多篇论文在期刊杂志上发表。此外,还有一百多人次受到综合表彰。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三元名师培养方案》的指导和鞭策。在未来的日子里,学校将继续以热爱和情怀为底色,以坚持与笃定为亮色,为高品质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曹艳供稿
学生作品选登
多彩校园,多彩活动
校园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难以忘怀!我尤其记得去年班级组织的那场元旦晚会。
首先欣赏的是同学们的乐器表演。古筝和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两位演奏者把乐器那独特的声音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和乐器融为了一体,音调时而急促,时而缓慢,时而洪亮,时而低沉,令人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倾听。
我和我的两个好朋友一起表演了舞蹈《春颂》。我怀着忐忑的心上了台,三个人站成一个三角形。等待音乐响起的那几秒仿佛几个世纪那么长,我能感受到站在“三角尖”的那位同学同样紧张,因为她的脸红得像个熟透了的苹果。
音乐响起,我们随着旋律起舞,我们的动作整齐划一,转腕、绕手、转圈,动作是那么干净利落。那是因为我们事前用了很多时间去练舞,课下、在家写完作业后,我们几乎都会练。音乐停止的最后一秒,我们收住了动作,一起鞠躬致谢。
表演结束后我们一起回到位置上,继续欣赏下面的节目。我忍不住偷瞄了“三角尖”的那位同学,她的嘴角也压不住地往上抬。我们的表演成功了,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六(3)班 郭胡嘉
指导老师:庞玉梅
我的家乡——扬州
我的家乡扬州是一个节奏缓慢、美丽宜居的旅游城市。久居在此,我深深感受到扬州无与伦比的魅力和蒸蒸日上的发展,为它着迷,也为它开心!
诗仙李白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每年都有大量海内外游客前往扬州旅游。扬州还有“世界美食之都”的美誉,东关街、皮市街、彩衣街、仁丰里等历史老街巷常年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作为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将城市发展与自然景观融合。大运塔与南边高旻寺的天中塔、北边文峰寺的文峰塔恰成一条直线,与三湾风景相得益彰,形成“三塔映三湾”的绝妙景象。随处可见的“24小时城市书房”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也推动着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扬州的每条路都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它为百姓电动自行车骑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每次经过十字路口,坐在妈妈电动自行车后座的我总能听到广播的温馨提示“争做文明扬州人”。四面八方的电动自行车在红绿灯和交警的指引下,秩序井然。
在我心里,家乡扬州既古朴、宁静又生机勃勃,它孕育了我们,也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和斗志。它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作为扬州人,我爱我的家乡,我愿为它努力振翅高飞。
五(2)班 陈姝言
指导老师: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