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案上砚

□南京 胡剑明

读初中的时候,有门课叫大字课,就是用毛笔在米字格的纸上写字。老师说,只有毛笔写出的字可称为“书法”。我们当年所临习的都是碑帖拓片,是出版的印刷品。

在南京认识叶伯瑜先生后,才知道,拓印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技艺,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使其清晰显现。据说,拓片也是一个风雅的收藏门类。叶先生就是一个“拓片发烧友”,他曾向我展示他拓印的古代墓志拓片、古代砚铭拓片,让我见识了悠久的拓印文化。

他告诉我,古人留下的碑刻、青铜器上常有不少文字,这些文字有的难以辨识,光靠肉眼无法释读,如果拓印下来,拷贝到宣纸上,就容易看清与辨识了。古碑上的文字,绝大多数书法技艺很高,拓印下来,也有助于保留这些杰出的书法作品,方便后人临摹学习。

受到家庭的影响,叶先生从小就会拓印,水平很高。我后来在叶先生工作室看过他拓印,他先把一块残碑清理干净,然后将宣纸覆盖在碑上,用水打湿宣纸。然后,拿出两个“拓包”。一个拓包蘸墨,另一个拓包从前一个拓包上取墨,轻轻在宣纸上敲打。拓印完后,取下宣纸,一张拓片就完成了。拓印水平如果高,所拓的碑刻上不会留一点墨汁。

重阳节,又去拜访叶先生,看他亲手用钢刀刻制了一方砚台,这是一块上好的石砚,石质精细,内有铜结晶之金星,属于歙砚。叶先生刻的石砚,造型大方质朴,并在砚台背面刻了一首自作诗:“昔为山颠石,雨晴白云生;今作案上砚,时焕五彩文。”我见之,也和了一首诗:“歙砚金刀砺古风,金陵见识伯瑜功。晴空雁字传诗意,佳话春秋五彩中。”他随后将所刻的砚台正反面,演示着拓在一张宣纸上,将他的诗句题上去,立刻使制砚和拓印有了古趣,成为相得益彰的艺术精品。为了激励自己练习“书法”,也纪念这次访友,我欣然买下了这方“案上砚”。

欣赏艺术作品,是对于艺术的守护与体验,并感应到心灵深处的愉悦。同去的南京诗人刘晓先生说,人生美好的相遇也许很多,但与艺术家的相遇具有启迪的意义,他当场吟诗道:“浑然犹可信,妙趣自天生。巧遇心头砚,诗言读与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