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教育·人才

侨谊实验中学围绕省级内涵建设和省市级课题研究项目

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五大路径

11月22日,江南大学教育学院与无锡市教科院联合举办无锡市中小学跨学科教学专题研讨会。作为无锡6所中小学经验交流发言代表之一,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副校长周冬梅做了“指向创新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主题汇报,分享了该校实施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五大路径。

这是继今年4月、5月承办梁溪区“9+1”跨学科学习专项研究研训活动、无锡市初中生物学新课标教学实践暨江苏省“十四五”课题“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研修活动之后,侨谊实验中学展示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的又一实际行动。

“我校有一个省级‘十四五’课题、两个市级‘十四五’课题,都是聚焦跨学科教学研究,两个省级内涵建设项目也都是聚焦跨学科育人”,侨谊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钱军说,学校围绕这些课题和项目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着力推进指向创新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近年来,该校结合在教学改革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立足学科立场,结合两项在研省级内涵建设项目“职业启蒙——指向活动育人的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建设”和“顶层设计‘12345工程’保障跨学科学习落地实施”,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跨学科实践共同体,以共同体建设提高跨学科学习的实效。

开展跨科-混龄式创新教研、开设探究-互动式统整课程、践行迁移-结构化融合教学、落实贯穿-全景式多元评价、打造联通-沉浸式学习空间,成为该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五大实施路径。

在跨科-混龄式创新教研上,学校建立N个1+N+X育人共同体,协同教师、高校专家、家长资源、集团校、薄弱校形成多个项目教研联盟,人员跨科、结构跨层、梯队跨龄、组建联盟,落实了“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关联学科-设计任务-实践反思”的教研行动。

在探究-互动式统整课程上,学校通过开设基于学科立场的“学科+”基础类课程、项目探究类跨学科拓展课程、主题实践类跨学科研学课程,培养教师技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践行迁移-结构化融合教学,以“任务驱动,思维可视,知行并进,关心在场”为课堂核心要素,开发课堂学习任务单、评价量表,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也渗透跨学科素养的培养。

学校落实贯穿-全景式多元评价,一是紧扣主题,落实过程性评价;二是开放多元,包容多主体评价;三是线上线下,打造多平台展示。

在打造联通-沉浸式学习空间上,学校借助高校专家的社会资源、高校科研资源,创设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型研学空间,采取与大学、科技公司合作共建的方式,建成人工智能中心、航天综合探究实验室等物型空间,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发现和创造。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