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8版:艺+周刊

浅析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 及其人物画、山水画创作 (五)

傅抱石 《云中君和大司命》局部

傅抱石 《云中君和大司命》 114×315cm 1954年

□萧平

傅抱石作画时,用笔如飞,是其作韵律感强、节奏紧凑的主要原因。一般画家用笔太快,往往难以保证线条质量,但傅抱石急性子,个性豪放,又得益于其喜治印且善治印(自用有“印痴”一印,凡所用印皆自治),终年运刀,使其笔力雄浑,深厚的摹古基础,使其造型准确,熟中带生、拙中藏巧的艺术特点也就应运而生了。对于用拙,巨匠张大千曾自言不能,而傅抱石却善于用拙,体现在作品上,则更显高古与质朴,再加以自己的体悟幻化,并不泥古,传统新生便顺理成章了。

除了高古人物的刻画,以泼墨法写就的景物与人物、龙融为一体,当是傅抱石所独创的画法,是对古人泼墨法与线描的一种解构与建构,可谓独具风神。表现风雨雷电,古画中大多只停留在云、雨上,比如米家山,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让千百年来大部分画家在其范围之内未能跳出。到近代折衷派,尝试以西洋法表现云雨,虽有新奇,但气势不足。傅抱石或许是近百年来最成功的,其能集风雨雷电于一作之内,运用泼墨写意之法,又有细腻勾勒,遵循传统,又能大胆创新。

傅抱石对雨的营造,通常先用矾水泼洒于画面,待矾水干后,再泼墨,雨渍则自然形成。而这种潇洒的技法,伴着“燕市酒人”“往往醉后”(两方常用印)的状态,加以飞速用笔与大胆泼墨,自然能使画作神形完备。但这种醉应该不是不可控的,毕竟傅抱石的画初看狂放,细看却尽是门道:画作中人的轮廓、面目、服饰不能被污染,而风雨雷电又不能没有气势,二者的相合,是“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的完美体现,这从傅氏治印“余之画不过草草”“具体而微”可得旁证。《菜根谭》有“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若即若离,似远还近”句,傅抱石作画的状态大体与此相合,他所期待的微醺,能给他更好的创作状态,也能让他找到身在汉后隋前的那种“似远还近”的状态,而画的状态和人的状态,又总是相辅相成的,画到动情之处,作者亦是微醺。

傅抱石毕生所作画作中,尺幅最大的,是与关山月合作,现藏于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而人物画中尺幅最大的,即是这幅《云中君和大司命》。除了尺幅恢宏以外,本作创作于傅抱石艺术的全盛期,画中技法精湛,题材尤为特殊,而人物与风雨更为作者所擅长,因此,本作可以说是傅抱石人物画中最为重要的鸿篇巨制。而鉴于傅抱石的公认地位,此作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程度,当不言自明。

屈原当年所作的“楚辞体”,前后语句重张叠韵,呼应顾盼,仿佛楚地山峦间的对歌。我们今日也不妨将《云中君和大司命》看作是楚地山峦间呼应顾盼的余音,当她是屈原与楚怀王的顾盼,是傅抱石与屈原的顾盼,是傅抱石、郭沫若两位文化名人的顾盼,是云中君、大司命两位自然神的顾盼,更是古与今的顾盼,同样,也是作者与我们的顾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