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小记者

科学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小河中心小学开展科普主题活动

学生参与“马德堡半球”实验

11月15日中午,常州市公益助学联合会·现代快报邀请科普讲师走进小河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主题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视觉与思维的双重享受。

今天,我参加了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活动中,一位身着白色实验服的老师,人称“大侠”,为我们展示了几项实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老师展示了两个边缘光滑的半球,将它们合二为一后,抽尽了内部空气。随后,他邀请我们尝试将这两个半球分开。我们全力以赴,尽管脸涨得通红,腰弯得像弓,却始终无法将它们分开。老师解释道,这是因为内部空气被抽走后,外部的大气压将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了一起。这个实验不仅神奇,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强大力量。

二(3)班 顾奕昕 指导老师 高亚波

实验开始了!老师手持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和一块磁铁。老师用力挤压瓶子,磁铁在水的压力下沉入瓶底。我们聚精会神地观察,有人甚至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老师看着我们惊奇的表情,微笑着解释道:“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挤压瓶子时,瓶内的空气被压缩,水受到压力作用,将磁铁推了下去。”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的讲解,随即迅速用笔记下了这一幕。

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勇气和交流能力,还让我学到了新的科学知识。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小记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3)班 蔡艺航 指导老师 崔杰

“气球火箭”实验真是太有趣了!当小志愿者参与时,“小火箭”迅速膨胀,大侠老师轻轻一抛,它便像真正的火箭一样飞了出去,我们欢呼雀跃,那种激动的心情仿佛我们真的在发射火箭。“马德堡半球” 实验同样让我感到震撼,我们用尽全力也无法将半球拉开,大气压的强大力量让我惊叹。

在活动中,我们在科普讲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大家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目不转睛,还热情地讨论实验原理。这些实验仿佛拥有魔力,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四(1)班 刘羽菡 指导老师 冷亚军

望着满脸好奇的我们,“大侠”老师开口了:“同学们,我能够施展魔法,你们相信吗?”“不信,不可能!”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怀疑的声音。紧接着,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大侠”老师只是简单地说:“下!”手中矿泉水瓶中的小药瓶便从瓶口移动到了瓶底。“上!”话音刚落,小药瓶又从瓶底回到了瓶口。大家面面相觑,有的同学猜测是因为老师用手挤了瓶子,有的认为瓶子里必有机关,还有人怀疑“大侠”老师真的使用了魔法。但是,种种猜测都与真相相去甚远。就在老师即将揭晓原理之际,我自信地举手回答:“小药瓶能够上下移动,是因为水的浮力。”大侠老师赞扬我答对了,台下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自豪。

五(1)班 樊宇阳 指导老师 王徐恋

“接下来,我要邀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和我一起完成一个小实验,谁愿意来?”同学们激动地举手,争相希望被选中。最终,大侠老师选择了一位低年级的小男生上台合作。实验正式开始了。大侠老师将他水杯中的水倒入了两个纸杯中,随后,他们两人各自将纸杯举到头顶,原地转了两圈。大侠老师随后向我们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然后喝掉了自己手中的水。接着,他让小男生尝试将手中的纸杯倒置在头顶,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一滴水倒出来。大家面露惊奇之色,大侠老师趁机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大家充满疑惑的目光中,他为我们揭晓了答案。原来,纸杯中放置了吸水树脂,这种树脂能够吸收比自己重达200倍的水分,因此,即使倒置,也不会有水滴出来。

五(1)班 乐紫言 指导老师 王徐恋

本次活动的主角“大侠老师”首先展示了两个半球形的“锅”,并将它们合二为一。启动“锅”上的装置后,这两个半球紧紧地吸附在一起,我立刻意识到这种力量远非我们的肌肉所能匹敌。正如所料,“大侠老师”在现场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这两个半球就像被强力胶粘住了一样,即使十几个人共同努力,也未能将其分开。现场气氛异常热烈,台下的观众对台上的情景感到惊讶,但只有亲自上台尝试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紧密结合。

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该实验通过抽取半球内部的空气,形成真空,从而利用大气压强的作用,使得两个半球紧紧地吸附在一起。这种力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因此,即使多人合力,也难以将它们分开。

五(1)班 潘子涵 指导老师 王徐恋

这次活动由一位名为“大侠”的老师主持,他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小实验。首先进行的是“浮沉子”实验,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颇为新奇。实验中,大侠老师在一个水瓶里放入了一个通常用于喝药的小塑料瓶。当他喊“下”时,小塑料瓶便沉到了水瓶底部;而当他喊“起”时,小塑料瓶又浮到了水瓶顶部。这一现象让在场的同学们都感到惊奇。

大侠老师向我们解释,当他说“下”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用手挤压小塑料瓶,使其内部的空气被压缩,压力增大,导致更多的水进入小瓶子,使得小瓶子的重力大于浮力,因此它下沉。反之,当他松开手时,小瓶子内的压力减小,空气体积膨胀,将多余的水排出,使得小瓶子的重力小于浮力,从而上浮。听着这些专业术语从大侠老师口中轻松道出,我不禁惊叹,他的头脑中究竟蕴含着多少智慧。

五(1)班 徐汐妍 指导老师 王徐恋

“气球火箭”实验的材料很简单,只是一个长条形的透明塑料袋。我们的大侠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尝试给塑料袋吹气。第一位同学只将塑料袋吹胀了大约20厘米,而第二位同学甚至没有达到20厘米。最后,大侠老师亲自上阵表演,轻轻松松就将塑料袋吹到了一米长!我们都感到非常惊奇和困惑。

大侠老师解释说:“你们吹气的方法不正确。”一位刚才尝试吹气的男孩好奇地问:“大侠老师,您为什么能吹得这么长,而我们却做不到呢?”大侠老师回答:“你们是直接往里硬吹,吹进去的只是你们呼出的气体,所以气体量当然不足。而我采用的是科学的方法,我稍微站得远一些吹气,这样可以让我周围的空气也一起进入塑料袋,这样就能吹得更大了。这就是‘气球火箭’的奥秘!”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大侠老师随后将吹好的“气球火箭”一个个抛向台下,同学们争相抢夺,场面热闹非凡,大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五(1)班 王婧琪 指导老师 王徐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