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大江苏

边走边讲,触摸老南京记忆

参观共享院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摄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12月5日下午,“南京方志大讲堂”走进小西湖,特邀城市文化和街区微历史研究学者陆晖,以“小西湖今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探索实践”为题,开展专题讲座。

小西湖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东临箍桶巷,西接大油坊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文学家江淹、大将卢绛均居住于此。据传,明代戏曲名家徐霖在此修建园林,因环境优美,被时人称为“小西湖”。

它是南京老城南重要的传统民居类历史风貌区,区内留存历史街巷7条、文保单位2处、历史建筑7处、传统院落30余处,拥有着深厚的“南京记忆”,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保留了传统街区空间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居住型街区之一。更新前,它一度是居住拥挤、设施落后、房屋破旧、生活不便的老棚户区。经过多年改造,今天的小西湖旧貌换新颜,让老城南的故事得以延续。

讲堂现场,陆晖首先引用方志典籍中关于老城南的文字记载,带领大家走进老门东、小西湖一带,了解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巷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特色。随后介绍了门东地区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双塘园和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还逐一介绍了街区内现存的大油坊巷、箍桶巷、西湖里、堆草巷、马道街、朱雀里和小西湖等7条历史街巷,重点讲述了小西湖街区内的古迹遗址、历史名人和文化遗存。最后,沿着改造时间线,介绍了从秦淮河到老门东再到小西湖,城市化改造的发展变化。

活动中,文史爱好者和社区居民跟随专家学者一起,观摩走读活动,在小西湖片区“自主更新”第一户、共享院和共生院,实地体会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的现实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