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郁
卡夫卡曾经在写给他的未婚妻的信中,评价了他的一位出版商,说这位名叫库尔特的年轻人,年方二十五岁,相貌俊美,老天爷眷顾他,赐予他漂亮的妻子、万贯的家财,但是,“他虽然对出版事业有着一腔热情,在出版生意上却天资平平。”
话是刻薄了点,要是出版生意好的话,这位出版商大概也不会看上卡夫卡的小说。卡夫卡笔下这位年轻帅气的出版商叫库尔特·沃尔夫,德国犹太人,1913年创立了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曾经出版过卡夫卡、卡尔·克劳斯、罗伯特·穆齐尔、亨利希·曼、约瑟夫·罗特、里尔克、泰戈尔等众多名家的作品。1933年,纳粹上台后,库尔特与第二任妻子海伦于1941年3月前往纽约,在曼哈顿创立了万神殿出版社。出版社同样有很多名家名作,比如汉娜·阿伦特、君特·格拉斯、翁贝托·埃科等,尤其应该着重提及的是俄国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和《日瓦戈医生》的美国版,当年新书迅速登上了畅销书榜单,数周之内就卖出了百万册,成为全球畅销书。《日瓦戈医生》的出版和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奖,成为当年最具争议性的事件,甚至还牵扯到美国中情局的文化冷战,这是出版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但对万神殿出版社来说,这本书的出版也导致了出版社管理层的分裂,最终库尔特夫妇远赴瑞士,又创立了万神殿欧洲分社。
关于沃尔夫出版社到万神殿出版社的出版史,大概就是如此。但出版史从来不是简单的文化史,还牵扯到家族史、欧洲史等,所有的出版都是大时代的折射。读库尔特的孙子亚历山大·沃尔夫撰写的《衬纸:关于书籍、战争、逃亡与故乡的家族故事》对此更有非常深切的感触。
这本书的作者亚历山大出生于战后的美国,已经是第三代移民,做过体育记者。当他回望自己的家族故事的时候,发现了其中的传奇,他的爷爷得益于战争前欧洲文化的熏陶,从小热爱出版,二十多岁就创立了知名的出版社。但他的父亲尼科却有了更加复杂波折的命运,因为爷爷库尔特年轻俊美,生性风流,与妻子早早离婚,儿子尼科从小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纳粹德国崛起之后,他进入军队,成为一名纳粹军官,参加过德国对苏联的战争。无论是否出于自愿,他都曾是纳粹分子其中的一员。
尼科1945年4月被捕,8月被释放。1948年8月,辗转多日,尼科也终于到了纽约,跟他的父亲团聚。库尔特不仅帮助他的儿子取得了研究生的学位,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助他找到了工作和住处。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接触到的都是当时鼎鼎大名的人物,罗伯特·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尼尔斯·波尔,等等。尼科后来成为一名化学家,后半生在美国娶妻生子,安稳度过了后半生。
在《衬纸》中,亚历山大提到了,他想了解自己的家族史,但父亲一直缄默不言,对很多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要不是得益于众多大作家对爷爷的称赞,他大概也不会从爷爷的经历中了解那段历史,更不会从沉默寡言的父亲身上了解到他曾经是纳粹中的一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了解自己的家族根源,他毅然从美国辞职,跟妻子搬回到了德国。关于自己的家族故事才一点点完整起来。
比如在书中,相对于爷爷从事的出版事业,他奶奶的家族更是复杂传奇,也更加臭名昭著。他的奶奶伊丽莎白·默克所在的家族创立了世界上最悠久的医药化工公司。在二战期间,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岌岌可危,只有医药和军工产业蒸蒸日上,这主要得益于希特勒生前大量服用的药物当中,有两种出自该公司之手,其中一种就是世人皆熟知的可卡因,另外一种是名为“优可达”的阿片类药物,有着强烈的成瘾性。希特勒几乎每天都会注射优可达,直到1944年12月,美军轰炸了默克制药厂,优可达才就此断货。用亚历山大书中的原话说就是,“我的先人不仅直接促成了希特勒的疯癫与狂妄自大,而且还在此过程中谋得了利益,是名副其实的‘狠角色’”。
《衬纸》这本书,一个家族的兴衰与历史的车轮纠缠在了一起。正如亚历山大在书中这样总结说:“德国历史让每一个被卷入其中的人都无法独善其身——即使没出生在纳粹时期,也仅仅能豁免一半的罪责。”那另一半的责任就是想通过这本书提醒后人要铭记历史。
■好书试读
站在沿着城墙建造的望楼上,我等待着黄昏的角笛。太阳快要落山时,角笛会被吹响,一声长音,三声短音。这是规矩。柔和的角笛声滑过日暮迟迟的石板路。角笛声恐怕是数百年间(或许岁月更为悠久也未可知)一成不变地反反复复直至今日的吧。家家户户石壁的缝隙里,沿着广场栅栏直立成排的石像上,都渗透着那角笛的音色。 当角笛声响遍小城时,独角兽们便面向着太古的记忆,仰起头来。有的停止啃啮树叶,有的停止用蹄子咚咚地敲击路面,有的从最后一抹暖阳里的午睡中醒来,各自朝着同一角度抬起头来。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日]村上春树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故宫的玉器藏品主要以两种分类方式保管,一种是以质地分类,这是故宫玉器藏品的主体,主要集中于故宫器物部的玉器库房。这里收藏有中国古代玉石器31000余件(套),其中绝大多数为真正的闪石玉器物,也有翡翠、玛瑙、水晶、松石、寿山、琥珀、珊瑚等各类彩色玉石和有机宝石等制品,还有许多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制品以及资料、标本,等等。
当然,这并不是故宫玉器藏品的全部,还有一部分玉器以器物功能分类,散布在故宫的其他门类库房中,如文房、金银器、竹木牙角、漆器、盆景、家具、金石玺印、雕塑、珍宝、织绣、宗教文物、武备仪仗和帝后玺册等库房中均收藏有大量的玉器,另外故宫许多宫殿的原状陈列中也保存着玉器。这些玉器或者代表宫廷的典章制度,或者代表古代艺术门类,或者作为重要的嵌饰镶嵌在不同质地的器物上。各门类玉器的具体数字均没有专门统计过,保守估计应有1万件以上。总体来说,故宫玉器藏品的总数不低于4万件。
作为明清时期的紫禁城,大家总以为故宫玉器藏品就等于明清玉器,其实故宫收藏的明以前玉器数量之多、质量之精,远超人们想象。
——《玉见故宫:国宝玉器里的中华》 徐琳 著 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