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至10月份,南通海门全区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712.6亿元,增长22.5%,增速持续位列南通市第一;规上服务业核算行业完成开票54.6亿元,增长31.5%,增速列八县(市、区)第一;完成进出口总额325.14亿元,增长18%,增速列南通第一。
数据背后是有力举措的落地见效,是政企同心的全力推动,是不断优化企业服务、打造敢闯敢干敢投好生态的硬核支撑。
通讯员 吴永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一链一会,架起政企交流“连心桥”
11月27日,海门召开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工作会议,19位产业链上的企业家与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各区镇、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这是继10月9日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链座谈会。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从10月份起,海门围绕10条细分产业链,逐链召开产业链座谈会,搭建政企面对面沟通的桥梁,实打实为企业发展撑腰鼓劲。
交流有“聊效”,架起“连心桥”。益诺思生物技术南通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华提出的用电、用气问题得到积极回应。他深有感触地说:“举办产业链座谈会,体现了海门区委、区政府对企业的关怀,释放出了与企业并肩作战的诚意,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米’。”上海一中药新药研究机构负责人表示,产业链座谈会非常实在,解决问题抓到了企业关键处,谈论发展说到了企业心坎上,充分感受到了区委、区政府安商、惠商、富商的真情实意,希望项目尽快落地海门。
常态沟通,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扎实开展惠企政策宣讲。从去年开始,海门组建了惠企政策宣讲团,由区领导任团长,区主要经济部门负责同志任团员,深入各区镇宣讲国家和省市区最新出台的增量政策,并现场解答企业提出的实际问题,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深入实施领导干部驻点挂钩联系企业“双驻点双挂钩双推进”机制,开展千人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定期听取部门、区镇服务企业情况,推动服务企业制度化、解决问题常态化。
中远海运重工装备有限公司是海门海工船舶领域的龙头企业,今年抢抓全球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持续向好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开发厂区闲置用地、实施二期项目的需求。海门开发区和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帮助企业解决规划约束等历史问题。在10月9日召开的产业链工作会议上,总投资10亿元的项目签约。
面上破题,探寻产业发展“最优解”
海门从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入手,深入了解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的痛点堵点,从政务服务、要素保障、供需对接、人才招引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实施综合措施,推动问题由单个企业“点上突破”向“面上破题”拓展,探寻产业发展“最优解”,为市场主体提质扩容提供优良环境。
聚焦政务服务提速,深入推进“一门一窗一网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将“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窗口向镇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延伸覆盖,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着眼企业融资、用工、人才等要素需求,设立各类创投基金,常态化开展“政产学研金”对接,在武汉、北京、香港等重点城市及地区,布局构建以“东洲人才驿站”“东洲智荟路演中心”“高校人才工作站”的“一体两翼”人才服务体系。
服务上做“加法”换来企业满意度获得感的跃升和市场活力的迸发。1至9月份,海门全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2.5亿元,增长8.3%,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