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江苏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很多人会想到袁枚。其实“好吃”的可不止他一个。沈京似,江苏淮安人,沪上顶级美食家,他的《菜谱集锦》记录着各式各样的淮扬美味,蜜汁火方、蜜汁湘莲、火腿干丝、炒鳝丝……冬季囤膘,食指大动,来看看沈先生的饭局有哪些运河美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经纬
沈京似,1897年生于运河城市淮安。他的祖父沈敦兰历任户部郎中、陕道御史、两淮盐运使司等职。殷实的家底,让沈京似能够遍尝美食。
因为会吃,沈京似对厨子的要求非常高,常常亲自下厨指导,并会与厨子一起研究烹饪技艺,如上等鱼翅吕宋王,下汤罐要发到什么时候算是恰到好处?炒虾仁是用活剥虾还是刚死的虾?炒鸡丁的火候如何掌握?因此,沈家的淮安厨师胖子小李,修炼成淮扬菜的一把好手。
沈家鳝丝
沈公馆最出名的菜有蜜汁火方、蜜汁湘莲、蜜汁熏鱼、火腿干丝、炒鳝丝,经他们主仆二人磨合出来的菜肴,在当时的淮安真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沈公馆一盘炒鳝丝,浓油赤酱,香气诱人,软硬适中,堪称淮安第一炒鳝丝。
炒鳝丝是淮扬菜、苏邦菜的代表,水网密布的江南地区,让鳝鱼肥美鲜活,汪曾祺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写道:“淮安人能做全鳝席,一桌子菜,全是鳝鱼。除了烤鳝背、炝虎尾等等名堂,主要的做法一是炒,二是烧。鳝鱼烫熟切丝再炒,叫作‘软兜’;生炒叫炒脆鳝。红烧鳝段叫‘火烧马鞍桥’,更粗的鳝段‘焖张飞’。制鳝鱼都要下大量姜蒜,上桌后撒胡椒,不厌其多。”
而沈先生《菜谱集锦》,还记载了“失踪”已久的白煨脐门。脐门即鳝鱼的腹部肉,经氽、烫、煨等多种方法烹制而成。烹制时,原料置于砂锅之中,犹如蛟龙翻滚,成菜后,其风味纯软酥烂,汤汁乳白,故曰白煨脐门。
南北“通吃”的萝卜
淮安沈公馆在全盛时期,雇用了六七名厨师。沈京似设计菜谱,然后交厨子试做,反复改进后,便请亲戚朋友来品尝。
或许因为吃的盛名在外,沈家曾收到绑架信。沈京似和夫人商量,从上海移居苏州,在葑门内天赐庄叶家弄内买地造房。不仅如此,他还给自己刻“沈京似小尹遭寇难后金石书画记”印,今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仿大痴秋山叠图》上就盖有这方印。
1960年《菜谱集锦》出版,深受“吃货”们喜爱,很多爱吃的朋友照着书在家复刻美味。
比如南方北方都爱的白萝卜,这种常见蔬菜遍布运河两岸,但萝卜能做出什么花?参照《菜谱集锦》,将萝卜切丝制馅,加蚝油、叉烧酱、糖及熟火腿末略炒一下,用软软的烫面团包成两只巴掌大小的萝卜丝馅饼,平底锅里少放点猪油,两面煎黄,美味的萝卜丝饼就成了。无论是搭配豆浆、咖啡还是菜汤,一口咬下,身心满足。
比蟹还鲜的狮子头
关于淮扬经典名菜清炖狮子头的历史,众说纷纭,但都离不开一个人——隋炀帝。《中国淮扬菜志》中写道:“流传至今的淮扬菜中,不少与隋炀帝有关。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葵花斩肉,又名葵花大斩肉、清炖蟹粉狮子头。隋炀帝下扬州时,对此菜情有独钟,曾用此菜赐宴群臣,从此闻名江南,成为江南名菜。唐代郇国公韦陟大宴宾客,葵花斩肉亦在其中。”
有人说,传说不足为信。但可以肯定的是,扬州狮子头的历史不晚于清代。童岳荐《调鼎集》卷一云:“大肉圆:取肋条肉,去皮,切细长条,初斩,加豆粉少许作料,用手按捺,不可搓,或油炸,或蒸,衬用嫩青(菜)。”林苏门《邗江三百吟》卷九云:“葵花肉丸:以肉细切,粗劗(zuān)为丸,用荤素油煎成,如葵花色,俗云葵花肉丸。”现在扬州民间仍称狮子头为“葵花斩肉”。
清炖狮子头口感松软,肥而不腻,尤其是配上一小碟醋,一口下去堪比蟹肉之鲜美。沈先生的《菜谱集锦》自然少不了这绝顶美味。清炖狮子头的滋味在一代又一代江苏人的味蕾上跳跃,成为让人念念不忘的运河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