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岫
甲辰初夏,灵宝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周昌来北京寒舍探访,顺致沪上书友李静的问候。周昌谈到上海周慧珺书法艺术基金会拟为当今已经年逾或即将迈入“甲子(六秩)”的女书法家筹办一个书法展览。此动议,追昔忆往,缘本于大家至今犹在怀念不已的慧珺大姐的遗愿。
慧珺大姐一生清简素朴,平日居处衣着以及生活花费,皆以节约俭省为则。她生前很关注妇女书法事业的进步发展,总想力所能及地做些奉献。乙丑(1985年)4月在京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书法家代表大会时,慧珺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分组讨论会上,她曾向秘书长陆石提出过“举办女书法家书法展览”的建议,秘书组的回复说“建议虽好,但现在女书家的人数实在太少,全国也就十来位老中年书家,不成方阵啊,需要等待……”慧珺大姐思忖后,说“那就先搞个‘老中年书展’也好”。我当然支持她的意见,闭幕式后陆石到北京组跟代表握手时,我桴鼓应之,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
不久,全国各地迅速兴起“书法热浪”,其间,最令人兴奋的是,各地女书家也如雨后春笋般频繁亮相,协会组联部曰“女会员现在登记已超八十人”。我将此大好消息告诉慧珺后,她很高兴,但仍然希望中国书法家协会能先筹办一个“中老年女书法家展”,理由是“能在4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书法艺术发展相对低谷时,书画界门庭冷清又值经济困难阶段,没有这‘热’那‘热’的热浪滚滚,还能够坚持临帖写字的,应该是真爱书法者”,其初衷适情在理,又渊雅如此,着实感人。
慧珺大姐书艺灿灿,澄心铭世,虽然因病残疾,却顽强奋斗一生,至今亦令书界同道肃然起敬。辞世前,她将多年稿费之积委托其弟子李静管理,“希望在助推书法艺术事业等社会公益活动,特别是妇女书法艺术的进步发展方面,竭尽绵薄之力”。其遗愿留芬,金石为开,当鼓舞后之来者。
甲辰金秋,经李静和周昌勉力联络,辑得18家书法代表作共150余件,珠联玉缀,有待付梓。本人遂奉周慧珺书法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李静委托,草此小序。
如此京沪筹谋,皖地开展之地利人和,又恰逢龙蛇腾踔交岁之嘉祥,有代表性的女书家同集一聚,岂可无诗?于是援笔即兴,赋诗一首,曰:
濡墨挥毫共一台,锦笺难得素心裁。
半边天有清风骨,时代催生大雅才。
甲辰立冬后六日于紫竹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