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去趟菜场

□浙江宁波 田野

菜场离家很近,步行也就几分钟路程。然而再近,去菜场也得赶早。

因为早,才能听到摊主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人们的谈笑声,声声入耳,人间烟火气在四处蔓延。这种生活的突然“变化”让人很满足,很踏实。

我像一个资深的游客,背着手,慢悠悠在各个摊位前闲逛,从头走到尾,生怕错过什么精彩。

最惹眼的是那些瓜们。成熟的老南瓜,有圆形的,椭圆的,大大小小,个个黄灿灿,是丰收的颜色,看得人心里一阵欢喜。冬瓜呢,一律大块头,卧佛一样躺着。翡翠绿的身体上镶一层白粉,像是爱美的姑娘往脸上打的“粉扑”。还有带刺的黄瓜,水灵灵鲜嫩嫩,整整齐齐、挤挤挨挨码在一起,供顾客自由选择。

各类蔬菜是人们争相购买的“宠儿”,也是菜摊上的畅销货。碧绿的小青菜,一扎扎捆在一起,嫩得可以掐出水来。大白菜有的淡黄,有的翠绿,各有各的好,叫人难以抉择。最惹眼的是菠菜,真真像极了“红嘴绿鹦哥”,根部那一点恰到好处的红色,宛如美人脸上的胭脂,想必是大自然对菠菜的偏爱吧。

“菠菜要不要?烫火锅可好了。我们家是自己种的,纯天然不打药水的!”摊主见我在菜摊前流连,主动和我打招呼。盛情难却,我挑选了两把小青菜,一扎菠菜,装入随身携带的购物袋里。在这万物凋零的冬天,拎着一袋绿油油的青菜,仿佛把春天揽入怀里,走路的步子竟莫名轻快,嘴里忍不住哼起歌来。

菜场逛久了,不仅身上沾染了烟火气,骨子里还渗入了些许艺术感。在我买过几次水葱后,古人说的“指如削葱根”便有了画面感。而婴孩那白白胖胖,一节一节的手臂,也着实像极了刚挖出来的嫩莲藕。“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碰撞,在菜场里,你大可慢慢品味。

再急躁的人,去菜场走一圈,心情也会慢慢放松下来,找回“松弛感”。这世上有什么事情是必须马上完成的呢?就拿吃饭来说,即使饥肠辘辘,也得先去菜场买菜吧。我曾见过一个卖豆腐的女人,将豆腐一块一块从架上夹到瓷盆里,拌上辣椒粉、芝麻粒等作料,再一块一块装瓶,浇上麻油……动作有条不紊,像是在制作一件艺术品。空气里浮动着豆制品发酵后微微的臭以及麻油的奇香,真是蛮好闻的,值得看上大半天。

菜场旁的早餐店里,冒出热腾腾的气。老人们,一贯颇闲,颤颤巍巍从口袋掏出一小瓶二锅头,拧开盖子,不时抿一小口,再嘬几根细面,慢镜头一样不疾不徐,生生令站在一旁等位的年轻人颇为焦灼。这就是生活啊,有什么法子想?

我喜欢逛菜场,不一定非得买什么,也不必做任何“攻略”,单是随心所欲看看各色食材,听听各种声音,就觉得十分有趣。自菜市这头到那头,蔬菜的清气,杂糅了鱼虾的腥气,于鼻腔中彼此纠缠……晨曦笼住这热闹人世,让人忘忧。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各种食材最初的样子,闻到混有泥土味的气息。一箪食,一瓢饮,人间烟火,世间百态每天都在菜场上演。

海子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依我看,不必等到明天,去趟菜场,你可能就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