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沉浸在西乡的旷野里

□盐城 王迎春

西乡,在时光的深处,它承载着千年的记忆与沧桑,静静地躺在盐城的水生绿野中。

其实没有明显的界线,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乡。在我眼里,以我身在的这座城市为原点,东向是浩瀚无垠的滩涂湿地,西向就是令人魂牵梦萦的西乡。

这个冬天,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沉浸在西乡广袤无垠的旷野里,赏长河日落,听北风呼啸,吟炊烟袅袅。西乡,是地理空间,是心理表达,是情感寄托;西乡,是日落日出的经年历月,是时间记忆,是历史叙述。

西乡,并非一个行政意义上的乡镇,它涵盖了盐都、建湖等地的广袤区域,是一片芦荡水乡,沟河纵横,湖河水甜清冽,水产丰富,水稻麦子如绿浪般翻滚。这里,是农耕文明的摇篮,渔业文化的方舟,是岁月的见证者,是无数游子心中永恒的牵挂。

我从西乡来,今又回西乡,肃然起敬。在西乡冬日的旷野里,风摇着她的叶子,叶子落满她的大地。我沿着蟒蛇河的右岸,驱车前往西乡,河流之上,河流的右岸和左岸,一半是风景,一半是乡音。当车子缓缓驶入童年的土地,一种久违的辽阔和博大,让我听到了岁月的呼唤,感受到来自灵魂的震颤。西乡的尽头是夕照大纵湖,是汪洋宽阔的九龙口,这颗西乡的明珠,静静躺在那里,波光粼粼,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湖边,一支打莲湘的队伍欢快地舞动,一个叫淮腔的旋律,瞬间将我带回了纯真无邪的童年时光。女儿秋秋眼中满是新奇,她随着旋律欢快地舞蹈,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西乡的未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旷野之上是无尽的天籁,旷野之下是新旧交织的无穷时光。

漫步在西乡的旷野,我感受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安详。田野里,万物收藏,树木磊落,枝丫寂静,新农人们正忙碌着,他们或在直播出货,或在遥控无人机撒播,忙碌的身影,质朴的笑容,是西乡的灵魂,更是西乡的魅力所在。我停下脚步与他们攀谈,从他们的口中,我听到了西乡的故事,感受到西乡人的坚韧与不屈。西乡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始终坚守着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眷恋。

西乡的美,不仅在它的自然风光,更在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北宋庄,西沙沟,这座隐藏碧波之中的古村旧镇,粉墙黛瓦,河流交织,寥廓无尽,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陈琳、宋曹、郑板桥……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西乡的天空。他们的诗篇、他们的故事,在西乡这片土地上流传了千年,成为西乡人心中永恒的骄傲。

旷野之下是浓郁的芬芳。走在西乡的小巷里,我感受到浓郁的市井气息。小巷两旁,是各种各样的小店,有卖糕点的、有卖玩具的、有卖农具的……每一家店都充满了烟火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西乡人的热情与淳朴。走进一家小店,店主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热情地介绍着店里的商品,眼神和语气里,流露着的都是对西乡的骄傲与自豪。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西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些古老的村落逐渐消失,一些传统的习俗逐渐被遗忘。但是,西乡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份记忆。他们修建了蟒蛇河生态文化长廊,将西乡的美景与文化串联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西乡,爱上西乡。乡间文化礼堂里,孩子们在编排国学诵读节目;幸福小广场上,老人们的乡村舞林会如火如荼,这一刻西乡的上空满溢诗意的烟火。

这个冬天的清晨,我和来自四面八方的亲人们,骑行在草木丛生的便道上。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丝寒意,却也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我们一路欢声笑语,欣赏着西乡的美景,感受着西乡的魅力。当抵达大纵湖时,夕阳已染红了天际。湖面上,晚霞如织,波光粼粼,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我们坐在湖边,品尝着湖水煮的湖鲜,鲜美的味道,让人忘记了世间的烦恼。那一刻,湖边的旷野和天空完美融合,一种宁静的壮阔涤荡心灵,这种绝妙在少年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当我再次站在西乡的土地上,望着那片广袤无垠的旷野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在这里,我重拾了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眷恋;我重拾了那份最初的理想,那份朴素的情怀和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西乡始终是我心中的那片净土,是我永远的心灵归宿。

夜幕降临,西乡逐渐沉寂下来。只有那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和虫鸣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今夜,我入住西乡潘园。站在窗前,望着那片星空,心中充满了追忆。西乡,这片神奇的土地,它用它的方式,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传递着生命的力量。

这里是西乡,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你来与不来,西乡的旷野一直在,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