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总结

□南京 吴晓平

岁尾年头,又到总结时分。闲坐电脑前,翻看一年在“青石街”上发的小文,韶哩韶叨,居然也有二十多篇,心下不由一惊:哇,一晃,又一年过去了!

年头写的《余生》,回忆自己年轻时酗酒闯红灯、带伤爬狼山,酷爱猪头肉、一顿吃两斤,直吃到心梗装支架……一辈子作死的节奏,居然没死,还神气活现地活着,也叫万分侥幸。尤其是纠缠我一生的足疾,二十多年前骨折,因为任性没养好伤,单腿蹦啊蹦的,左足底硬是蹦出颗血化瘤,疼得死去活来,直到去年才掀开脚底板,把它挖了,足底神经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孰料黄鼠狼单咬病鸭子,今年七月,左足再一次骨折,又在家歇了两个多月。七八九月正是南京最热的天气,今年持续的高温还创下历史新高,我窝在家里,那种痛苦可想而知。足有疾,心戚戚焉,遂有《不了情》《无情》《缩影》……我一连写了好几篇,写受伤后的感受,写人老的无奈,一直写到《龟虽寿》,还在感慨人老了千万别生病,一生病万念俱灰。仔细想了一下,年头写的伤,是在左脚;年中再受伤,还是左脚——我是无神论者,可是生活中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让我常常又对冥冥中主宰命运的那个“神灵”敬畏万分。

忽然想起年少时分,读书时写得最多的文章,就是总结。那时我们每学期都要学工、学农、学军……活动众多,每次活动结束,老师就叫同学们写一份总结。哈,那时总结也好写,主要就是抄报纸,从世界形势抄到国内形势,最后写到自己,就要“狠斗私字一闪念”,把自己痛骂一番。这样的总结最容易通过,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往时髦说,是大方向正确;从传统文化讲,也符合中庸之道,夹起尾巴做人。这一套总结一写就是一辈子,无论后来在工厂当工人,还是在报社当记者,万变不离其宗。记得有一段时间提倡思想解放,我烦透了形式主义这一套,在每年中层干部总结竞岗演说时,看着台上一溜排坐着十几个考核我们的正局、副局,我便一本正经地说,这些年我从副处到正处,各个处的处长我都干过,好像干得也不差,还得了许多省市包括国家级大奖。那我今年的竞岗目标就是局座了——我相信我坐台上,不会比你们差多少。会场哄堂大笑!据说当天晚上,在一饭局上,分管我的某领导喝高了,拍桌大呼:你们别学吴晓平,他狂得没边了!

往事如烟矣,如今我退休十年,本该认真总结一生的时日,突然发现没人再要我写总结,似乎也无须总结了。细想人这一生也叫无聊,年轻时壮怀激烈,恨不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到老了手颤齿摇,吃豆腐都费劲,又有什么好总结的?就总结我这十年退休的心境吧,才回家就觉得这桩事没干完,那桩事还没收手,每天焦躁不安,心里七上八下猫抓似的,只能隔三岔五地在报上发些文章,宣泄心情。后来大哥开导我一句话:地球离开哪个都照转!虽是老话套话,此刻我听了振聋发聩。我顿时大彻大悟,再想想退休后的好处:每天早晨再也无须开个小闹钟,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了;白天再也不要在单位战战兢兢,混职称,评先进,为一两个奖金争得人死牛瘟了;更开心的是,每月退休金一文不少,也无须看领导脸色,低三下四拍他(或她)的马屁了——对不起各位看官,我这是说我自己的心情,绝不是讽刺别人,千万别对号入座噢!反正我现在每天就是吃好喝好,以少生病、不生病为原则。要说还有最后的理想,那就是修个好死,最好一夜睡过去就永远睡过去了,千万不要不死不活地抬到医院抢救,破腹开刀割个鸡零狗碎的,浑身插管,躺在ICU为医院创收“发挥余热”。

真的,这大概就是我人生最后一份总结——我这人思想境界不高,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就是城南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头儿,人生最后几句真话,也算最后一份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