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浪潮已经席卷各个行业,出版业也不例外。在数智融合出版的趋势下,传统出版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我的中国航天课”系列绘本作者邓昕就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精神,探索出一条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的新路径。3D建模、元宇宙数智人、AI……邓昕在自己的作品中,用数智融合为儿童绘本创作赋能。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文
钱念秋/摄
让硬核科普更有趣 把中国航天成就画给孩子看
“我一直想,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在太空中看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可能也是很多人的梦想。”邓昕在采访中说道。带着这份梦想,他开始了“我的中国航天课”系列绘本的创作之路。同时,他也想把中国航天的成就展示出来,告诉孩子们中国航天是多么了不起、多么出色。
“我的中国航天课”系列绘本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与邓昕绘本工作室合作创作。这套绘本第一辑共五册,内容涵盖中国航天计划耀眼而重要的五个项目——“长征号运载火箭计划”“神舟号飞船计划”“天宫号空间站计划”“嫦娥号登月计划”“祝融号火星探测计划”。
2025年1月,“我的中国航天课”第二辑将出版。数字航天员“熊猫唐唐”将带领小读者们探索中国航天员太空中的家园,揭开那些令人激动的奥秘。从天宫空间站的菜园到月球基地的生态循环,从太空厨房的美食探索到航天服的科技奥秘,再到太阳翼的修复冒险,这套绘本将揭示航天技术与未来农业、太空生活的紧密联系。
把数字技术融入创作
全新方式提高效率和质量
为了克服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邓昕尝试着将数字技术融入绘本创作中。他利用数字技术还原航天器、空间站等复杂结构,提高了绘画的精度和效率。
在成为绘本作者前,邓昕是一名电影从业者,先后参与了《银河补习班》《1921》《长津湖》等影片的制作。“相对出版来说,电影是一个更工业化的创作流程,对于跨行业的新技术的使用,会更多一些。所以,在创作的时候,我就在想能不能更高效,或者是用一些新方法,让内容呈现得更好。”
“数字技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创作世界。”邓昕感慨道,“它让我能够更高效地收集和处理资料,更准确地还原航天器的细节。”
“在创作过程中,我会不断跟AI对话,让它帮我去思考。”邓昕说,他利用AI技术生成故事的想法和建议,从中挑选出最有创意和吸引力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故事。这种创作方式不仅拓宽了思路,还提高了创作的效率和质量。
是作者又是导演
亲自演绎让虚拟人“活”起来
数字虚拟人技术是一种能够创建并操控虚拟人物的技术。邓昕利用这一技术创造了数字航天员“熊猫唐唐”。通过3D建模和元宇宙数智人的技术,唐唐不仅仅是绘本中的一个形象,还能与读者互动。
邓昕说,为了让“熊猫唐唐”的一举一动更加真实,创作团队还运用动作捕捉技术,通过真人的幕后演绎,让“熊猫唐唐”更活灵活现。“读者在书上看到的唐唐的每一个动作,其实都是由我自己来演的。我既是一个作者,同样又是一个导演,我把他们融合到了一起。”
在第十届江苏书展上,“熊猫唐唐”这一虚拟形象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关注,他们与虚拟的熊猫航天员合影、对话,戴上VR眼镜体验宇宙世界的奇妙。这种互动体验不仅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也为绘本的推广和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
“数字融合出版让我能够以更多的方式去讲述故事。”创作过程中,邓昕积累了丰富的数字资产,包括数字模型、虚拟角色、动画素材等。这些资产不仅丰富了绘本的传播渠道和盈利模式,也为后续IP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探索更多可能性
数智融合为绘本创作赋能
邓昕认为,数智融合将会为出版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传统的绘本销售主要依赖于纸质媒介,而数字融合出版则可以通过电子书、互动应用等多种形式实现盈利。这种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不仅为创作者带来更多的收入来源,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新动力。
对于AI在出版行业的影响,邓昕有着深刻的认识。“AI就像是一个武林至宝,用它的人就很重要。”他认为,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创作能力的人,才能驾驭AI技术,发挥出它最大的威力。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规划时,邓昕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航天绘本的创作领域,同时积极探索数智融合出版的更多可能性。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优质、有趣的航天绘本作品,激发他们的科学梦想和探索精神,“希望我的绘本能够成为孩子们了解航天、爱上科学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