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名医名院

近期多发,这种病易与感冒相混淆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许多人出现“感冒”症状,一连串地打喷嚏、哗啦啦地流鼻涕,此外,有的人鼻子和眼睛还痒痒的。其实,这可能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这两种疾病该如何区分,怎么治疗、预防?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王丽芬。

通讯员 朱嘉琪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症状像感冒,病程却不一样

过敏性鼻炎是指人体暴露于过敏原后,由免疫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为: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清水鼻涕、鼻塞,也会合并周围器官的一些症状,如头痛、头昏、喉咙痒、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结膜炎,还有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

有些人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时,误以为是感冒,图省事自行服用抗感冒药物,结果导致病程迁延。其实,感冒与过敏性鼻炎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一是症状不同。普通感冒的流涕通常是初期少量清涕,随后发展为黏脓涕,多数会合并全身性症状,比如乏力、肌肉酸痛,甚至可能会发热,较重者后期还会出现咳嗽、咳痰。而患过敏性鼻炎则不同,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通常还会伴有流眼泪、眼痒等症状。

二是病因不同。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吸入性过敏原所引发,少数是由其他类别过敏原引发,比如食物过敏原。感冒是病原体(如病毒、细菌)侵袭上呼吸道引发的症状。

三是病程不同。一般感冒持续时间为7~10天,且有一定的自愈性,而过敏性鼻炎多于接触过敏原后发病,尤其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每年固定时间发病,且病程较长,往往反复发作,如果一直接触过敏原,可能会持续半个月。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揪出它”

前鼻镜检查:通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专科检查,可以观察鼻腔黏膜是否有充血、水肿,鼻腔内的分泌物等情况,来作出初步的鉴别诊断。

过敏原检查: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lgE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检测出对某种变应原过敏。皮肤点刺试验,适用于全年龄段人群,具有简单、临床相关性好、成本低、敏感性高的优点。验血是通过抽血检测血液中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帮助确定具体的过敏原,不受任何年龄、皮肤条件限制,能够客观反映机体的致敏情况。

鼻内窥镜检查:通过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查看鼻黏膜是否出现苍白、水肿的情况,鼻腔内分泌物情况及是否有新生物等。

家居用品也可能导致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大多考虑和先天因素有关。本身是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过敏性的物质后更容易发作,免疫力弱的人比免疫力强的人更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虽然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具有遗传性倾向,所以有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

按过敏原种类,过敏性鼻炎可分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发作具有常年性,常见致敏原为空气中的尘螨、动物皮屑等常年存在的吸入性过敏原。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具有季节性,常见过敏原多为花粉、真菌等特定季节存在的过敏原。

王丽芬副主任医师表示,秋冬季节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空气中蒿草类植物的干枯飘浮物及保暖的衣物、家居用品上含毛的粉尘多是致病过敏原,吸入后容易发作。同时,秋冬季空气干燥、寒冷,当人体接触到寒冷空气时,容易对鼻腔黏膜造成一定刺激,引起过敏性鼻炎类似的症状。

控制病情、预防复发是重点

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病,很难根治,在治疗的过程中以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为主。

药物治疗:如果因过敏性鼻炎产生了一些鼻腔相关症状,需要对症治疗,可用局部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或使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剂等。还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

脱敏治疗:脱敏治疗包括舌下含服和皮下注射脱敏两种,属于一种免疫治疗,同时具备近期和远期疗效,是目前仅有的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如果以上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症状或合并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时,可以考虑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以规范的预防过敏原、药物治疗为主,结合脱敏治疗,必要时选择手术。

鼻炎患者做好这三点

不管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预防措施,王丽芬推荐以下几个好习惯。

重防护。风沙天气或柳絮纷飞时,尽量减少外出,外出务必佩戴好口罩和护目镜。居家时,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换贴身衣物和被褥,避免养宠物和使用毛毯。

管住嘴。鱼、虾、蟹、花生、牛奶、鸡蛋等食物性过敏原可能加重过敏性鼻炎。对于已知的食物性过敏患者,不要轻易变更食谱,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鼻腔冲洗。当过敏性鼻炎得到控制或症状较轻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清洗鼻腔,有助于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分泌物,保持鼻腔的清洁和湿润,从而缓解鼻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