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冬日山行

□河南焦作 董全云

随着隆冬的到来,苍茫的远山仿佛被凝滞的空气一一留白。山日渐消瘦,树删繁就简。辽阔霜天,万籁俱寂。一行人站在大峡谷边缘,凝视着远处灰色的群山,有一种神秘而震撼的感觉。因为寒冷,山里少了喧哗。倒是太阳依旧热情,照在树上、石上,暖洋洋的。走得累了,拣一块石头坐坐,晒晒暖,发发呆,想想心事儿,听听鸟鸣,放空一下自己,也是极好。

山里下了点薄霜。漫山的灌木翠柏敷了一层银白,与青灰色的岩石,还有峰峦间淡青色的雾霭相得益彰。冬日的山林是寂寞的。习惯在山林中出没的小动物,此时冬眠的冬眠,长眠的长眠,昔日的热闹都不见踪影。走在山间,踩在松软的落叶上,沙沙的脚步声大约惊动了蛰伏在草丛里的小松鼠,“唿”地从丛林间窜出来,倒把我们唬得不轻。

残存几片零星的红叶挂在灰黑色的枯枝上,阳光下愈发显得耀眼。苍绿的松树挺立在崖前,此时的山里的鸟儿也稀少了很多,偶尔有黑老鸹“啊啊——”叫着旋飞在山头。

溪水薄了,冻了一层白色的薄冰,未及上冻的,依然淙淙流淌,似乎还冒着层仙气儿。掬了一捧,冰爽清甜。这里的水经过山石的天然过滤,不知汲取了天地多少灵气。这里常年飞瀑流转,顺谷跌宕奔腾。严冬的它另有一番迷人景象,在大风、严寒、温差等自然力量的合力之下,薄叠冰、冰锥、冰挂、冰痕、冰球、冰泡、“冰瞳”……远远看去像一条条白龙在谷底飞舞。也许它们是在倾泻的瞬间凝固冻结的。季节仿佛一条河流,经过瀑布的跌宕、九曲回肠的起伏,终于转入冰冻,奔腾暂时画上休止符。一层层冰堆积扩大,凝固成了这片神奇的冰晶世界。

阳光被峰峦遮挡,峡谷幽寂阴冷。我在峡谷尽头的千寻冰瀑没做过多仰望与停顿,转回头,忽然看到在白色冰晶下的一抹翠绿——那是山石上的青苔。水珠自高处滴落,滑过冰柱和苔身汇入地面。冰层藏不住水流奔腾下泻的声响,生命的律动一刻不停息。

峡谷的流水上冻,冰层很厚,一汪清潭沉淀为可放心踩踏的天然溜冰场。冰挂晶莹,东西岩的清晨如童话,似秘境。指尖冻得生疼,肺腑之间却暖意融融。

登山的小路上总是充满惊喜。走在冰上,大家都小心翼翼,像一只只笨拙可爱的企鹅。白色的冰挂旁,几个红衣的女子开心地嬉戏着,摆着姿势合影。其中一个不小心脚下一滑,“啪嚓!”仰面摔了个翻。

我在拍照,不断退后,用一只眼睛在取景框寻找最好的角度,没想到脚下冰一滑,“呲儿”滑翻溪水里,裤腿屁股也湿了一片。好在水不深,旁边几人拉我起来,尴尬的模样引来周围一阵大笑,我拍拍摔疼的屁股,红着脸笑起来。寂静的山谷顿时变得活泼起来,大家的笑声打着旋儿,在山谷里一圈圈回荡着。

暖阳下,有三五个人在山崖的一片平坦的红石上,横卧聊天,惬意地闭上眼,听水声,听龙吟,听石语,或干脆闭上眼睛,让心在峡谷放空。蓦地明白人在山旁才是“仙”,不觉哑然失笑。

冬天的山径格外寂静,天空湛蓝,搭配着冰挂的反射,周围灰色的山峰和峡谷在蔚蓝色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壮观。在这样的景色下,你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无尽辽阔之中。

太阳落山,我们从山头坐缆车返回。坐在缆车上向下看,脚下的峡谷蜿蜒曲折,犹如一只灰龙盘卧于山谷,游走在群山之间。

暮色中,峡谷寒气渐起,行至一半,山岚从山的缝隙处涌出,向四处蔓延。感觉那条龙在张牙舞爪,在行云布雾,在腾挪跌宕。龙从沟壑里钻出,云雾就在沟壑里弥漫,龙从山巅绕行,云雾就聚涌在山巅。云雾突涌着,翻滚着,从脚下四溢升腾。山被白色的云雾遮盖弥漫,终于,龙不再动,藏匿在云雾之中。

雾白山灰,雾是由明到暗,山是由深到淡。不消片刻时辰,它就弥漫开来。愈往上雾愈大,渐渐脚下一片白色,再往上继续升腾蔓延。再看我们坐的缆车已在云雾包围中,恍若仙境。

等再次前进,云雾又尽散,刚才的大雾仿佛梦境一样。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曾记载了一个梦幻般的桃源村,而今天的山行亦恍如梦境。

再扭身回望,暮色渐浓,淡淡氤氲中,冬日的青龙峡静处于群山之谷,淡泊宁静,犹如饱经沧桑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