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未知之鸟

□安徽安庆 余毛毛

离湖还有几里远的时候,我就听到了满天空的鸟鸣,兴奋起来。到了湖堤,我极目远望,湖水在远处泛着白光,那儿也是鸟儿喧哗的地带,要到那儿,我要穿过广大的湖滩。我从湖堤上跳到湖滩,湖滩虽然看上去很干燥,但踩上去感觉很柔软,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的菱角、蒌蒿、芦苇,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杂草点缀着。

我开始往前走,越走湖滩越柔软,湖滩上的河蚌壳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它们可是水鸟们的美味。湖滩越来越潮湿,泥土越来越松软,我的鞋已陷进泥里,观鸟点也只能在这儿。我尽可能地接近鸟儿,但鸟儿大多性格机警,喜欢安静,它们总是远远地躲开人类。我有点发愁,因为我的相机和望远镜的质量并不能在这个距离清晰地看到、拍到鸟儿,但既然来了,能看多少就多少。

我放下包,开始取东西,低头时不禁一怔,我看到了湖滩上鸟儿们的足印,密密麻麻,重重叠叠。这可都不是小鸟们的足迹,小鸟们身子轻,根本压不出明显可见的印记。这些印记均有我的半个手掌大,有的像所小房子,有的像片树叶,有的中间压出深深的印记、旁边对称的脚趾却是浅浅的……它们交混在一起,像是一幅抽象画,看上去凌乱、莫名其妙,但你却可以想象到鸟群活动的场景。

沿着湿地的边缘慢慢往前走,忽然,我看到了两行清晰、完整、独立的足迹,那足迹像书法家写出的漂亮而清爽的“个”字,像画家画出的秀丽挺拔的竹叶。两行足印完美地展现在咖啡色的、整洁的泥地上,交错着前行。我用手掌量了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三掌半,足有半米宽,这真是一只大鸟。足迹旁没有其他鸟类的足迹。我想象着它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大摇大摆地在泥地上行走的骄傲样子,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有了某种自豪感。它是什么鸟呢?

湖上最多的是大雁,它们近看是褐色的,但远看都是黑乎乎的。此时它们成片地散布在湖边和湖上。我有点无奈,因为我借助望远镜也看不清它们,拍照也是模糊不清。但我有经验,我知道总要等那么一阵子,幸运时只要几分钟,不走运时要等一小时,它们总会群飞起来的。而那时候,整个湖面的空气都仿佛抖动起来。

我来看鸟,一是想多认识一些鸟,二是来看鸟群飞翔时壮观的、动人心魄的场景,我喜欢那样的时刻,让人热血澎湃。鸟群起飞时是有征兆的,它们的叫声会越来越高亢,越来越密集,然后“轰”的一声缓缓升起,越升越高,流畅优美。

等了半小时左右,我感觉到鸟儿们要起飞了,它们似乎受到了某种惊吓。大雁的叫声鲜亮而粗犷,终于,它们从湖滩、从湖上轰然散开,飞向空中。我举着望远镜紧张而投入地看着,忽然,我惊呆了,因为在成百上千只黑鸟中居然看到一只白色鸟,它是如此突兀和醒目。我赶紧放下望远镜,端起相机拍下了它,但依然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它是一只白天鹅,还是一只白鹭,还是一只白色的鸥鸟呢?

在湖滩上逗留了两个小时,我收拾东西回家。在骑行回家的三个小时路上,我一直想着这两种未知之鸟,一个我只看到了足迹,一个只给留下了模糊的背影。它们都那么特立独行,一个不愿意把自己的足迹淹没于众鸟中,一个独自生存于不同的鸟种中。是什么样的愿望,什么样的品性,什么样的能力让它们这样呢?不得而知。这是两个折磨人又迷人的谜,如此独特,如此美丽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