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明故宫午门石板上为何刻了条鱼?

午门中间门洞石板上刻了一条鱼

近日,有网友在南京明故宫午朝门遗址公园发现,午门正中间门洞地面的石板上刻着一条鱼,头朝北、尾向南,十分生动。

“午门鱼”引发了网友们的猜测。有人说是600多年前填燕雀湖时专门刻来镇水的,也有人说中间门洞是御道,状元、榜眼、探花可以从中走过,妥妥的“鲤鱼跳龙门”。

这条鱼到底是什么时候刻的?有什么寓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文 赵杰/摄

明代皇宫禁地石板上为啥刻了条鱼

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午朝门遗址公园。引发网友猜测的鱼,就刻在午门正中间门洞地面的大石板上。如果不仔细看,可能注意不到。仔细看,鱼的头朝向三大殿,尾向南,线条简洁,活灵活现。

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午朝门遗址公园所在地,曾是明朝皇宫核心区

午门,中三门,东西两侧还各建一掖门。午门正中门洞为皇帝专用御道。此门洞出入次数很少,只有皇帝到坛庙祭天地、祭祖宗时用;大婚时皇后可以进来一次;殿试后状元、榜眼、探花可以走出去一次。

午门正中门洞这么重要,为什么会在石板上刻一条鱼?

网友们脑洞大开。有人推测,这条鱼可能是刘伯温命工匠刻的,镇水用。因为明初填燕雀湖后,皇宫地势低洼,经常积水,于是刻一鱼镇水。也有网友推测,这是“鲤鱼跳龙门”,“想想在明初,状元、榜眼、探花从门洞经过,该是多么骄傲!”

专家推测是清晚期民间工匠所刻

“午门是大内重地,绝对不允许有人在地面上乱涂乱画,更不用说雕刻了。如果是刘伯温命人刻的,那是皇家之作,有一系列高规格、高标准要求。比如:刻法上要体现皇家规制,要对称……”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源认为,“午门鱼”不是明初刻的,推测是清代晚期民间工匠所刻。

既然不是明初刻的,那么,镇水之说就不成立。

清初,明故宫被建成了驻防城,城内有官署、衙门、居住区、学堂、庙宇,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机制,也不允许随便在地上刻画。所以,不大可能是清初刻的。

周源说:“中华门门洞地面麻石上也有类似雕刻。虽然目前还无法说清这些图案、记号的寓意,又是什么人所刻,但可以大致推测,这些图案、记号可能是清末以来维修时遗留的,可能是民间工匠所刻。不排除有‘鲤鱼跳龙门’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