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俏荸荠

□湖南临湘 葛取兵

荸荠是家乡常见的东西。扁圆的小身子,顶着一瓣浅黄色的尖芽,如少年时小妹扎着的冲天辫,质朴中自有一点俏皮。

印象中,荸荠与水稻亲密无间,咫尺为邻,又互不相干。荸荠喜浅水,正好借着水稻田的水。荸荠叶绿,类似水稻,只是水稻是扁平的,荸荠是圆形的,细长如葱,叶中空,一茎直上,犹如一支支碧玉簪儿,透着秀丽、娴静、婉转。

荸荠的生长史跨越一年四季,春播夏种秋蓄冬藏,占尽日月精华、风霜锤炼。春天正是万物萌芽时节,清明前后,农人开始育苗,很快就钻出细细的嫩绿的管状叶子。夏季栽种,移入水田,与水稻相伴。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的田块。盛夏的阳光下,荸荠叶子齐刷刷的,绵延成一片蓊蓊郁郁的浓绿,摇曳生姿。水稻花香之际,它也顺势凑些热闹,开在茎叶的顶部,是穗状的青褐色的淡淡小花。花小不足观,花期又短如昙花一现,不像稻花那样恣意铺张,匆匆过客视而不见。

一场秋风,老了荷塘,寒蝉凄切。秋分意味着隐居,意味着收敛和避让,荸荠谙知其味。荸荠叶子像荷叶一样慢慢地残败了,逐渐变黄,最后变成了赭石色,枯萎,倒伏,贴在淤泥上。荸荠进入结荠期,隐伏在地下积聚力量。球茎开始形成,积聚内在能量,似乎是进入漫长的冬眠,像僧人打坐入定,蓄势待发。藏得最深,甜得最久。冬至到小寒,最适宜采收了。荸荠球茎皮色转为红褐色,味道变甜,像演出完毕的演员,把一季的风采都收拢到了泥下。一只凝聚了春夏秋冬之气的暗紫色荸荠,尚不如鸡蛋大小,却拥有沉实的泥土气息、白玉一般精纯的内质,一经水洗,犹如灰姑娘蜕变,顿时有了含蓄、静美的光泽,闪烁在寒冬。

荸荠深藏地下,缓慢的生长充满韧性,似乎就是忍者的化身。怀想少年时,站在田埂上,守望乡野,想像着泥底下荸荠的俏模样。少年呼朋引伴,找到有荸荠可采的稻田,高挽裤管,脱下鞋子,小心翼翼地下去,手脚并用,巡回摸索,探寻泥土中深藏的荸荠,然后从水中把拖泥带水、连根带果的荸荠扯出来,扔到田埂上,岸上等不及的馋嘴孩子麻利地摘下荸荠,洗净泥沙,用牙齿一小口一小口地嗑掉薄薄的皮,然后一口吃掉,丝丝甜甜的沁凉在舌尖跳跃,那是多么享受的事。荸荠实在是具有乡村品格的水果,也是上苍对乡村孩子的厚爱与赐予。

在乡下,荸荠可生吃,也可入菜。生吃有生吃的爽口,热炒有热炒的甜脆,煲汤也有煲汤的鲜美。在我的味觉中,荸荠最好是生吃,有其特殊的质朴新鲜的味道,如春天野草之气,且入口有后味,勾引着对田野的欲望。荸荠做菜,图的也是它的清甜。最有诗情画意的吃法是和木耳荷兰豆肉片同炒,黑的是木耳,鲜的是肉片,绿的是荷兰豆,白的是荸荠,一盘菜又像是一幅画,活色生香,惹人喜爱,简直就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啊!荸荠亦可入汤,荸荠莲藕筒骨汤、糖水马蹄,还有荸荠炒虾仁、荸荠炒鸡丁。

每年春节,年是岁月的节点,更是美食的盛宴。平常人家会把荸荠切碎,包饺子或做包子吃,父亲则会做一盘荸荠团子。将荸荠去皮搓碎捣烂,加糯米、肥肉、姜葱做成团子,蒸熟,糯米粒粒晶莹剔透,入口又有荸荠的清香。荸荠团子成了我们忘不掉的水乡月色或江南乡愁。

荸荠也可制成粉,正如葛粉、藕粉、红薯粉、菱粉。用温水把荸荠粉化开,再用鲜开水快速冲倒,一边冲倒一边快速搅拌,慢慢地,白腻的荸荠粉水变成一碗半透明、可人的胶质状浓汤,软玉温香,晶莹剔透,滑若凝脂,绵绵密密地仿若要生出些氤氲的灵气和隽永。散文家车前子谓之“热胶水”,确实十分形象。

秋去,冬来。又是品荸荠的季节,年的脚步也近了。再冷的日子,因为有荸荠,彻骨的寒意中就有温暖的味道,童年的味道、父亲的味道、家的味道都一并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