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徐影
“门钉肉饼”是我在雍和宫大街上探寻到的一道难忘的京城美食。那天,参观雍和宫结束恰逢饭点,街上人来人往。烤肉、冰糖葫芦串、炸酱面、包子铺、水饺等美食贯穿雍和宫大街南北,却未能撩动我的食欲。我沿着街道一路向南寻觅美食,忽然,一声地道的老北京吆喝吸引了我,让我停下了脚步。
“爆汁肉饼,外焦里嫩,清香润口,咬一口鲜汤四溢,风味独特,趁热好吃,小心别烫着啦,得嘞!”抬眼望去,街对面一排灰色墙体中,一个不大不小的窗口格外显眼,窗口上挂着一个大大的红灯笼,喜庆夺目,“门钉肉饼”四个金色大字映入眼帘,下方标注着“始于1899年”,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金色线条勾勒的窗框在阳光下更添贵气,我看到忙碌的摊主是一位老北京爷们儿,那热腾腾、金灿灿的门钉肉饼瞬间勾起了我的食欲,我立刻穿过街道,排队等待。
掌心大的门钉肉饼十五元一个。摊主递饼时叮嘱:“爆汁肉饼趁热好吃,凉了牛油遇冷凝固,吃起来就糊嘴,得嘞,当心别烫着就是了。”我站在路旁,根据吃小笼包的经验,轻轻咬了一小口,爆汁稍稍溢出,再咬上一口,肥瘦相间的肉馅鲜嫩多汁,直接冲击我的味蕾,两个形似门钉的肉饼连同小纸袋里溢出的汤汁一同下肚,我这才有了满足感。
原来,门钉肉饼是皇城根儿下一道有故事的小吃,这是与一位京爷闲聊中得知的。我问“这肉饼有羊肉的吗?”京爷乐了:“门钉肉饼只做牛肉。”旁边一位女孩也好奇地问:“那为何不叫牛肉饼而叫门钉肉饼呢?”京爷脸上立刻流露出自豪,兴致盎然地讲述起门钉肉饼的传说故事。
相传,门钉肉饼的灵感来源于紫禁城城门的门钉。在古代,皇家建筑尤其是城门上的门钉数量、排列都有严格的规制,象征着皇权的威严与不可侵犯。百姓虽不能企及那份尊贵,却巧妙地将对皇家的向往融入日常饮食之中,创造了这道形似门钉、内藏乾坤的美味小吃。它不仅是对皇家气派的一种戏谑模仿,更是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与向往。
北京小吃,从酥脆的烤鸭到独特味道的豆汁,再到门钉肉饼,每道小吃都是凝聚老北京记忆的风味。我渐渐远离雍和宫大街,但那老北京的吆喝声穿透了大街小巷,依旧回荡在这座历史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