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运时,这也是高速交警蒋嘉的第14个春运。37岁的他,从进入工作岗位以来,就一直坚守在沪宁高速无锡段。今年春运跟以往有所不同,首次在春运期间运用的AI“帮手”,可算发挥了大用处。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一大队,跟着蒋嘉一起守护平安回家路。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瑞 文/摄
AI及时预警,比当事人报警还快
1月22日上午,随着车辆进入沪宁高速无锡段,现代快报记者明显感受到,沪宁高速无锡段已经迎来返乡大车流。据悉,目前该段日均交通流量达到22万辆,同比上涨约10%,呈明显上升趋势。
上午10点多,在无锡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指挥中心,蒋嘉正盯着电脑屏幕,10点24分30秒,电脑上弹出一条信息,位于G427沪蓉高速无锡段南京方向145公里处,道路有异常。蒋嘉迅速打开公共视频画面,记者看到在高速第二车道上,发生一起三车事故,车上下来好多人,随即往高速应急车道方向撤离。
发现警情后,蒋嘉第一时间联系了路面执勤警力,10点41分左右,处置民警赶到现场,从控制车流到引导车辆驾驶人将车移至应急车道,前后只用了3分钟。记者注意到,从发现事故到路面恢复畅通,只用了10分钟左右,几乎没对路面车流产生太大影响。
“刚才看到的提示系统,就是去年新上线的‘AI平方’检测模型,也是首次在春运期间运用,可以及时对异常路况发布预警信息,比当事人报警还要快。”蒋嘉说,“以往路面突发事故或者异常,主要依赖当事人报警或者‘一路三方’人工视频巡查,一是发现得没那么快,二是很容易引发二次事故。春运车流量大,最怕的就是多车事故。”
“AI平方”检测模型,是通过多种算法融合,实现对辖区全路段自动视频巡查,就像个经验丰富的调度员一样,准确辨别事故、抛锚、路面障碍物等交通事件类型,通过系统进行预警。春运以来,目前沪宁高速无锡段白天时段突发事件预警的自动发现率已达到80%以上,自动发现的时间比以往被动发现快了约6分钟。
科技赋能,让疲劳驾驶无处遁形
今年是在岗的第14个春运,相比过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过去几乎都是靠人防,现在依托很多科技设施、装备,出警更省力了,相对来说反而轻松一些。”蒋嘉说,以往每年春运时,大队辖区白天可能会有20人驾驶20辆警车,不停地在路面巡查。“几乎每隔5公里,就有人车在点位上,都是靠人堆上去严防死守。像对一些重点车辆的监管,可以说是大海捞针,更多的可能是发生事故后查处,而非提前预防。”
蒋嘉告诉记者,“现在依托科技平台,比如重型货车安全监管云平台,只要车辆驶入大队辖区重点路段,货车驾驶人在车内就能接收到大队的语音播报提醒。尤其当检测到一些出现异常的车辆,比如车辆低速行驶、司机存在疲劳驾驶嫌疑等,通过平台都可以精准发现、立即提醒、快速定位、现场核查。”
从业14年,几乎都在岗位上过年
跟随蒋嘉路面巡查时,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春运,随着人们假期出行方向不断改变,已经不像过去潮汐现象那么明显,双向车流量都很大,我们担心的是‘老司机’里的新手,他们平时很少开车或者很少上高速,不太懂怎么在高速上开车,在面对突发情况或者出现事故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每年春运值守,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蒋嘉说,工作这么多年,看过太多的事故场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可能避免事故,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出行。”
从业14年,除夕夜蒋嘉几乎都是在大队值守度过的,很少能回家吃年夜饭。“今年估计也要在大队过年了,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没办法。”蒋嘉说,“我们的所有努力,最后都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平安回家过年。”
●●●记者手记
平安回家,团团圆圆过年
在蒋嘉执勤的现场,记者看到灯光流动、一路繁华的背后,是高速交警们紧绷的神经和疲惫的身影,是他们站在如潮水般涌来的车流中,冷静地指挥交通、处理事故、排除故障,守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在那起三车事故的现场,看着执勤民警冒着生命危险,跑到高速车流中间,和驾驶人一起,将事故车辆推到路边,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路面的畅通。看着他在寒风中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心生敬意。
他们的工作环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辛苦,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路况,还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但他们的态度始终如一,那就是坚守岗位,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从白天到黑夜,从温暖阳光下到寒冷的冬夜里,他们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每一位归心似箭的异乡人。正是有了这些默默奉献的高速交警,我们的春运之路才更加顺畅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