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卢韵笳
啜英咀华品唐诗,王维属于绕不过去的大师。时逢南京荣膺“世界文学之都”五周年,我踏入金陵门西小巷深处的古瓦官寺,寻访这位诗佛留下的屐痕。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最具重要影响的诗人之一,且在绘画、音乐等方面皆有盛名。王维的文学艺术造诣是儒、释、道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晶,他将精神追求与艺术表达浸润于明秀田园和静逸禅意,其诗中意境启发了后世诗学以禅喻诗、以禅论诗的新思路。
我猜想,王维也许是怀着“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失意孤独来到古瓦官寺的。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恩师张九龄遭排挤贬谪,王维为之愤懑。开元二十八年(740)冬,王维受命任选补使赴岭南,此行从长安至岭南往返,途经襄阳、郢州、庐山、江宁多地。在江宁即今金陵的古瓦官寺,王维拜访了高僧璿,并写下《谒璿上人(并序)》。在王维一生的数百诗作中,这或是他留给南京的孤篇。
淅沥雨点打湿了现代都市的喧闹,从愚园北沿花露北岗一直往西,越过一小斜坡,便看到了明黄围墙和寺庙门头。一千多年前,这里也曾似现今,是“网红打卡点”般的存在。古代文人入建康,总要游一次瓦官寺、登一回瓦官阁、赏一幅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如今的古瓦官寺不复“云散便凝千里望,日斜常占半城阴”的恢弘气势,但依然是金陵名刹。
雨水在墙角古旧的石柱础上滴答作响。我不由得感慨:王维当年是否也观望过相似风景?他在诗里写“时雨既降,春物具美”,写“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江南的雨有情,将自然万物在宁静中蕴含的生命活力赠与了落寞的王维。在这座古刹里,诗人平息心中惆怅,与高僧璿共浴一场禅意之雨。
古瓦官寺是王维的一处心灵驿站,他与高僧璿的短暂交谊,让他获得了关于人生的新开悟。开元二十九年(741)春,王维自岭南北归,不久后置买辋川别业,过上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的《终南别业》《辋川集》等曼妙诗篇流传世间。
当代著名学者李泽厚将王维的诗作列为“盛唐之音”,以纠正学界认为王维诗“消极避世”的偏颇。知名美学家陈炎评论王维诗,“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将佛家的境界转化为艺术的境界,将禅宗的精神转变为艺术的精神。这,即是‘盛唐之音’的第二重旋律”。王维的诗汇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诗中呈现的生命律动和澄静境界,让人们收获审美的愉悦,重拾生存的豁达。
古瓦官寺可谓金陵一处有名的文化地标。曾经,大唐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及众多诗客接踵而来,他们挥洒的或雄阔高旷或深邃幽远或澄澈空明的才思与诗情,在江南的细雨中氤氲了一千年,唐诗不会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