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2银4铜,这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哈尔滨亚冬会短道速滑项目收官后交出的成绩单。
“中韩对抗”一直就是短道速滑领域的关键词之一,不管是在世界大赛还是亚洲赛场。此次在亚冬会的较量中,韩国队最终以6金4银3铜占据上风。
抛开比赛中的碰撞以及裁判的争议判罚,目前这支中国短道速滑队与韩国队在整体实力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作为米兰冬奥会前最重要的一场练兵,此次亚冬会经历的成功和失利,是这支新老更替的中国队需要汲取的宝贵经验。
据澎湃新闻
突破韩国队封锁,男女队均斩获金牌
本届亚冬会,从个人项目到团队接力,中国队和韩国队为了胜利寸土不让。
事实上,在本届亚冬会开始前,作为韩国代表团的王牌队伍,派出多位主力选手的韩国短道速滑队对于每个项目都势在必得,韩国媒体赛前透露,韩国队的目标是包揽9个项目的金牌。
面对在首个比赛日就连夺四枚短道金牌的韩国队,中国队在男子500米决赛中捍卫了主场荣誉,在中韩选手“2V2”的情况下,林孝埈实现反超夺冠,冲线后他冲上围挡,跪在垫子上与教练张晶相拥而泣。
而另一位帮助中国队战胜韩国队的则是老将范可新。在第二个比赛日的女子3000米接力A组决赛中,由范可新、公俐、张楚桐、王欣然组成的中国队最终力压韩国队,强势夺下金牌。比赛中,31岁的范可新在交接和冲刺的过程中为中国队争取优势,而队友也完成了对于韩国接力队的超越。
回顾两天的短道速滑比赛,不难看出,中国队其实有机会在更多项目上赢得金牌。
碰撞和意外,争议和质疑
“短道速滑就是这样充满意外,这也是短道速滑的魅力所在。”作为观众来到亚冬会短道速滑赛场的名将曲春雨,留下了这样一番感慨。
如她所说,就算是在家门口的主场作战,短道速滑的赛场上依旧不乏意外。
就以林孝埈夺下金牌的男子500米决赛为例,参赛选手在决赛中遭遇了两次重赛。除此之外,在第二个比赛日的男子1000米决赛中,孙龙在比赛中摔倒,裁判最终认为他与韩国选手承担共同责任,并未给出犯规判罚,最终韩国队包揽金银,中国队由刘少林摘得铜牌。
从冬奥到世锦赛,从世界杯到亚冬会,中国队和韩国队在赛道上的“交锋”一直没有停过。每一届大赛,两支队伍的争夺总会引发讨论甚至质疑,舆论压力也成为影响运动员发挥的场外因素。
孙龙坦言,中国队赢下的每一枚奖牌都是干净的,“我也看到一些外网媒体造成的影响,我们拿的每一枚奖牌都是干净的。”
当然,除了与对手之间的碰撞,今年亚冬会赛场上中国队也经历了一些意外,包括林孝埈在混合接力决赛中冰刀碰到标志块摔倒,以及小将杨婧茹在一度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超越时不慎摔出赛道……此后的国际大赛中,中国队还将努力进一步调整和提高。
面向冬奥,中国队还需加速
有突破、有惊喜、有失落,也有遗憾……这就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本届亚冬会上留下的记忆。
为了家门口的这届亚冬会,中国短道速滑队其实做了相当充分的备战,首次以主教练的身份带队出征的张晶在赛前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综合性赛事与单项比赛不同,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心理素质、技术稳定性、运动表现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男子短距离方面,中国队进行了一些战术训练;而在中长距离项目上,队伍也在领滑、跟滑、超越方面进行了针对性训练。
除了专项训练,中国队在确定本届亚冬会的参赛阵容时也吸收了杨婧茹、宋佳蕊等三名年轻运动员和一队一起训练,最终,2006年出生的杨婧茹站上了亚冬会的赛场,并通过比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00后”选手王欣然和公俐也同样在亚冬会上留下了不少值得称道的比赛瞬间,让冰迷看到了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更多潜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亚冬会刚好和世界巡回赛第五与第六站时间重合,特别是在米兰举行的第六站比赛,是2026年冬奥会前唯一在冬奥赛场进行练兵的机会。
正因如此,中国队也兵分两路,在派出大部分主力参加亚冬会的同时,也派出包括冬奥会冠军任子威在内的一组运动员参加世巡赛。在亚冬会结束后,以亚冬会阵容为班底的中国队还将立即赶赴米兰参加第六站。
从哈尔滨到米兰,从综合大赛到单项赛事,中国短道速滑队正向着米兰冬奥会冲刺。